2017年青海大学管理综合之企业战略管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果控制
【答案】成果控制是指以企业的成果为中心的控制形式。这种控制方式只有一种基本形式,即成果责任制。即职下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成果责任制控制系统要求有:确定期望成果的范围; 根据成果范围衡量效益; 根据效益对那些实现成果的行为给以奖励,对不能实现成果的行为给以惩罚。成果责任制系统面向企业的未来,使职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期望。当职工意识到他们个人的努力得到了注意,而且会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时,成果责任制就会有效。
2. 重点集中战略
【答案】重点集中战略是指企业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的战略。重点集中战略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密集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重点集中战略只是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上实施企业战略,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找到企业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通过上面阐述的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战略实施。企业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便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或成本领先的方法,形成重点集中的战略。
3.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分工促成了人类文明,产生了文化。《辞海》对文化的释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4. 产品差别化
【答案】产品差别化是指由于顾客或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或商标信誉的忠实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产品之间的差别。当产品或服务形成进入障碍时,新加入者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攻克这一壁垒,并且会以一定时期的亏损作为代价。在企业的产品缺少差别化时,购买者在挑选企业的产品时,常常从产品的价格或服务上进行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常常会爆发出激烈的价格战或服务战。
5. 问题业务
【答案】问题业务是指在根据有关业务和产品的行业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市场份额标准划分的波士顿矩阵中具有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
(1)所在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
(2)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
6. 战略计划
【答案】战略计划是指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规定在3到5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的一种长期规划。在战略计划中,企业一定要经过企业经过远景分析、竞争分析、战略组合分析以及多种经营分析等战略分析以后再做决策。战略计划是战略管理的“脊梁”,支持着整个战略管理。战略计划对战略管理的作用体现在:
(1)战略计划是指导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
(2)战略计划是所有管理人员的职能。
7. 增加份额战略
【答案】增加份额战略是指企业人幅度地而且持续地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战略。这个战略一般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竟争地位。企业改变市场份额的幅度一般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结构而定。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化应是企业目前市场份额的100%~150%左右,最低不少于目前市场份额的50%。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企业则需要投入高于行业内同样规模企业的正常水平的投资。在具体做法上,企业除了自筹一部分资金以外,还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或在某些方面形成可以超越现有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促成市场份额的变化。
8.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思考题
9.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时,是否应采用内部创业战略? 为什么?
【答案】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时,应采取内部创业战略。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内部创业的如下应用条件:
(1)高新技术行业处于不平衡状态,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的竞争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高新技术行业中原有企业所采取的报复性措施的成本超过了由此所获的收益,使得这些企业不急于采取报复性措施,或者所采取的措施效果不佳。
(3)企业进入该经营领域后,也许会有独特的能力影响其行业结构,使之为自己服务。
当然,仅仅符合进入条件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确定是否最终采取内部创业战略。
10.效能与效率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效能,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做正确的事情。效率,是指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地做事情。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要正确处理战略与效能和效率的关系。效能与效率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的区别具体如下:
(1)战略调整的角度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具有单一经营业务的企业的能够影响企业效能的重大环境一般很少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须关注效能,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效率问题上,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当影响效能的重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关注效能,即做正确的事情,而把效率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
(2)战略层次的角度
从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的作用来看,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注重改进效能的问题,即做正确的事情,而职能战略则注重改进效率的问题,即正确地做事。
11.采用各种进攻战略的条件与目的是什么?
【答案】进攻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核心能力、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主动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以此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的战略。常见的进攻战略主要有攻坚战、侧翼进攻、全线出击、迂回进攻、抢先进攻、游击战。采用这些进攻战略的条件与日的具体如下:
(1)攻坚战
即集中全力向对手发动正面攻击。它是向对手的实力挑战而不是向它的弱点攻击,因而挑战者必须在产品、广告、价格等主要方面超过对手时,才可采取此种战略。正面进攻的胜负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2)侧翼进攻
即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原则,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有时亦可采取“声东击西”战略,佯攻正面实际攻击侧翼。侧翼进攻的条件是:
①对手存在经营不善、力量薄弱的地区,此时发动地理进攻;
②当竞争者存在尚未为之服务的市场缺口时,采取细分性进攻。
(3)全线进攻
即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战略。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此战略。包围进攻强调从几条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使对手首尾难顾,从而速战速决。
(4)迂回进攻
迂回进攻主要是企业为了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存在正面冲突,在对方没有防备或不可能防备的地方发动进攻
(5)抢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