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法学院621综合课1之宪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对行政法规监督审查的主要程序。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其对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监督审查的程序如下:
(1)备案。行政法规制定之后,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备案的行政法规交由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
(3)提出审查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也可以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制定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
(4)处理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2. 为什么制定宪法的程序十分严格?
【答案】宪法制定程序是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一般而言,各国的宪法制定程序要比普通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其原因在于: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调整的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要比普通法严格。
(2)为了保证制宪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宪法具有根本大法的性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和最高性的地位,因而为了保证制宪程序权威性和严肃性,一般要采用更为严格的制宪程序。
(3)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要求其具有稳定性,为了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也需要设定较为严格的制定程序,防止宪法频繁变动。
(4)宪法自身权威性的保证。为了确保宪法本身的权威性,有必要适用更为严格的制宪程序,从而提高人们对于宪法的尊重和认可。
3.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剥夺,应该遵循哪些法律程序?
【答案】(1)基本权利的性质
作为宪法调整的权利形态,基本权利在整个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与基础地位,表征着公民在国家
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地位。因此,关于基本权利的规定构成了宪法内容的核心和主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宪法就是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
(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剥夺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
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剥夺基本权利也必须不违背宪法,并且依据法律规定,严格遵循法律程序。
①对基本权利的剥夺有法定的目的。根据法治的原则,剥夺基本权利必须有明确的程序与合理目的。由于各国宪法的性质不同,在剥夺基本权利的目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剥夺基本权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即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剥夺基本权利必须有法定的机关实施。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剥夺,只能是由最高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来进行,这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理。宪法文本中的法律在不同条文中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内涵也不尽相同。一般情沉下,这一项权力小可以授予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来行使,行政法规等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限制基本权利通常不具有合宪性的基础。
③剥夺基本权利需严格遵循具体程序。有权机关应该履行一定的程序义务,如表明身份、说明理山、告知救济渠道等较低程度的程序义务。
4. 怎样认识宪政与法治的关系?
【答案】法治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它包含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和法律制度由静态到动态的运行过程。
(1)法治在功能上表现为对专制权力的决然否定和对民族政治的完善和维护。在价值取向上意味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人人平等权利的保护。
(2)法治强调国家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政府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宪法和法律指示的轨道有效地运行,强调任何越出轨道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同宪法相抵触,与宪政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
(3)法治的集中表现是法律至上、宪法至上。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即运用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来治理国家。离开了宪法和宪政,法治就失去了基本的依托,丧失了生命和活力,权力也就不会服从于法律。因此,宪政是法治的基本标志,法治是宪政的必然结果。
5.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案】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①商品化的程度较高,所有的劳动产品,甚至劳动力都能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平等自由地交换;
②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商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
③建立了统一的市场规则体系。只有当商品经济己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近代宪法正是以平等自由为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的,所以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是较为发达和成熟的民主政治:
①它以平等自由为目标和追求;
②它有较为完备的制度形式。最为重要的是它以发达的商品经济为经济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关系代表的资产阶级逐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日益不满其在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的无权地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最终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需要将有利于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利及自由,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形式固定下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才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之说。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近代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对宪法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①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对近代宪法的产生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进行批判,确立了反映资本主义精神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和个人的宗教信仰自山观念,为清除宪法产生的宗教障碍做出了贡献。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渡,运用自然法理论的武器,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使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得以传播和普及,为宪法的产生创造了思想条件。
②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条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客观上要求法律以部门法的形式对社会关系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整,这必然导致旧的诸法合体的法律形式解体; 另一方面,社会又在分工的基础上走向了新的综合,它要求用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整体调整,因而需要有一种法律凌驾于其他法律之上,对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这种法律就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为这一过程的完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近代文化是宪法产生的重要思想条件。
6. 如何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答案】(1)构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①应从可行性和中国的国情出发,否则方案设计得多么完美都将毫无意义。
②要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资源,尤其是宪法资源。如果完全摈弃现有的法律资源,另外设计一套审查体制,既会造成法律资源的浪费,又会使新设计的体制缺乏基础,难以实行。
(2)具体建议
我国在违宪审查模式上,应当实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普通法院行政庭共同进行违宪审查的复合审查模式,并对其子以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建设,促使违宪审查运行的具体化。具体说来,主要是加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建设,促使其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监督任务的职权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和程序化,赋予法律委员会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有初审权或预审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