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货币银行学和投资学972之货币银行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
【答案】指在一国国内单独设立一家中央银行,行使职能,领导并监督全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制度,它也可根据情况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此类中央银行制。二元中央银行制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同人级中央银行机构,地方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利。根据规定,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分别行使职权。实行这种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有美国和德国等。
2. 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答案】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是金融互换根据标的不同划分的两种形式。金融互换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约。利率互换交易双方,以同种货币的同样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则根据固定利率计算;货币互换是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不同种货币的同样筹资本金和固定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的互换交易。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都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互换双方的筹资成本。
二、简答题
3. 简述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答案】(1)货币供给模型
①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它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基础货币的特点有以下四个:a. 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b. 它的流通性很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c. 它运动的结果
能够产生数倍于其自身的货币量;d.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通过对它的控制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目前各国一般把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社会公众手持现金之和视为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的途径有七个:第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第二,中央银行收兑黄金;第三,中央银行收兑外汇;第四,中央银行对财政透支;第五,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第六,中央银行对票据再贴现;第七,中央银行支付利息。
②货币乘数
所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供给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
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由于货币供给是指社会上现存的货币量,而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因此货币乘数的表达式为:
这里m 为货币乘数,Ms 为货币供给,B 为基础货币。
如果基础货币被定义为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那么有:
B=C+R
这里C 为现金,R 为存款准备金。R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即:
R=(r+q)D
其中r 和q 分别为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
如果此时货币供给是指M s ,即现金与全社会活期存款,那么货币乘数可由下式计算:
③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可以用下图说明。
图 货币供给模型
(2)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供给模型中,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存款货币银行能够通过这两个因素对货币供给造成影响。
①存款货币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除中央银行能通过七种途径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外,商业银行也会影响基础货币。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贷款,或者将持有的商业票据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 其次,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能间接影响非金融部门对流通中现金的需求,进而影响基础货币。
比如,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提高时,手持现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因而现金部分地转化为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创造出类似支票这样的信用工具,使得流通中现金会减少。
②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在货币供给模型中,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既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又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有较大的自主权,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利率水平与利率趋势决定超额准备金,进而影响超额准备金率的大小。
4. 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紧缩政策。
【答案】(1)宏观紧缩一一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为了抑制或治理通货膨胀,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手段是宏观紧缩政策。宏观紧缩政策的基本内容由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构成。
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银行业中的行业用语中叫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货币当局可能采取的紧缩手段有: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②提高再贴现率,用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存在直接控制市场利率体制的国家,也有的直接提高利率,以紧缩信贷;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用以缩小货币扩张乘数。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也有不少国家将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收入紧缩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所谓“指导线”,就是政府当局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总收入增长的目标数值线,并据此相应地采取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的措施。
②管制或冻结工资。这是一种强行将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
③运用税收手段。即通过对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办法来抑制收入增长速度。
(2)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手段有价格政策、增加有效供给政策等。
在通货膨胀形成过程中,垄断高价常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是不少发达工业国家价格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些国家采取所谓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
(3)收入指数化
在存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成长,许多国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付物价的持续上涨。其中,指数化方案占了一席之地。所谓指数化方案,它的通常含义是指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的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这种指数化措施主要有两个功效:一是能借此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所获得的收益,杜绝其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二是可以借此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克服由通货膨胀造成的分配不公。借此还可以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微观主体行为,避免出现抢购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