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626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台湾舞曲》

【答案】《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2.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3.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4. 冼星海

【答案】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5. 麦新

【答案】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下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

国热情和对口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6. 《新诗歌集》

【答案】《新诗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录了赵元任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14首歌曲,如《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等。歌词均选自当时著名的白话体新诗,在音乐旋律、和声上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并在“序”中提出具体理论观点。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二、选择题

7. 抗日根据地的第一部歌剧作品是李伯钊编剧、集体作曲、向隅定稿的( )

A. 《农村曲》

B. 《军民进行曲》

C. 《荆柯》

D. 《大地之歌》

【答案】A

【解析】《农村曲》由李伯钊编剧、集体作曲、向隅定稿,是抗日根据地的第一部歌剧作品。B 项,《军民进行曲》是冼星海的作品。C 项,《荆柯》是陈田鹤根据王泊生的同名脚本(梁实秋作词)而创作的一部四幕歌剧。D 项,采用我国唐诗作为歌词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是奥地利后期浪漫派作曲家马勒的最后的杰作。

8. 20世纪20年代,京剧艺术生行流派出现了前“四大须生”,他们分别是( )。

A. 余叔岩、程长庚、言菊朋、马连良

B. 谭鑫培、高庆奎、孙菊仙、马连良

C. 孙菊仙、程砚秋、程长庚、言菊朋

D. 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

【答案】D

【解析】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前四大须生分别是: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

9. 乐歌《送别》是一首脍炙人151的作品,它的创作方式是( )。

A. 依词谱曲

B. 依曲填词

C. 自创词曲

D. 集体创作、口口相传

【答案】B

【解析】《送别》的创作方式是依曲填词。李叔同编写的《送别》,其原曲调是取自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John P.Ordway , 1824-1880)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的。它也是直接取于经过日本填过词的《旅愁》再填写的。

10.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是( )。

A. 赵元任《春游》

B. 李叔同《春游》

C. 赵元任《海韵》

D. 李叔同《海韵》

【答案】B

【解析】1913年5月,李叔同在西湖边写下中国第一首合唱曲《春游》,开创了中国多声部歌曲写作先河。这是中国人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写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歌词为:“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11.《拥军花鼓》是安波根据( )填词的。

A. 陕北道情

B. 陕北民歌《骑白马》

C. 河北民歌《十字调》

D. 陕北民歌《打黄羊调》

【答案】D

【解析】安波根据陕北民歌《打黄羊调》填词编曲的《拥军花鼓》花鼓为男女声对唱,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多以锣鼓伴奏,有时也用唢呐伴奏。

12.许之衡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了一部中国音乐史著作题名为( )。

A. 《中国音乐史》

B. 《中国音乐史话》

C. 《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

D. 《中国音乐小史》

【答案】D

【解析】许之衡的《中国音乐小史》从历史的角度综合研究了中国_千余年来音乐的沿革及原理,内容浅显有趣,是初学中国乐律不可或缺的书籍,也是20世纪初中国音乐研究的开拓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