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赵元任歌曲创作特点。

【答案】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

(1)歌曲作品的类型

①基本保持分节歌特点,即几段歌曲基本上都建立在同一的主题基础上,但在其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词意内容的要求对旋律的进行给以适当的、细节性的变化,如《卖布谣》《劳动歌》《西洋镜歌》等。

②根据词意内容和塑造意境的需要,在同一主题音调基础上写出各不相同的开始或以基本相同的结尾来进行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变头”和“合尾”等结构原则对他的影响,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

③整个作品音乐的展开建立在统一主题基础上,随着歌词的发展来谱写的多段连缀结构,既不“合头”又不“合尾”,如《上山》《茶花女饮酒歌》。

④比较有特色的、以“通谱歌曲”的方法来解决其多段歌词与基本主题之间统一与对比的矛盾的结构原则,如大型合唱《海韵》。

(2)创作特点

①鲜明的体现了要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五四精神。如《卖布谣》。

②非常注重追求歌曲旋律的民族风格。一方面他善于汲取民族音乐的曲调和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乐的特点,往往按照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使作品词与曲的结合非常自然。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③他在创作中意识到五声音阶对体现中国风味的特殊作用,在和声上最早进行中国派的实验。 ④非常注意用钢琴伴奏来刻画音乐形象使钢琴成为表的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如《海韵》。 ⑤运用西方曲式和声旋律等作曲技法进行创作。

2. 简述《白毛女》的意义。

【答案】(1)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居中人物形象的问题。

(2)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吸取等民间音乐的音调。作曲家对这些民间音调的吸取己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和歌剧情节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选择、改造和发展。

(3)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也适当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3. 简述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的贡献。

【答案】刘天华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二、论述题

4. 简评左翼文艺运动产生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答案】(1)条件

①1927年“四·一二事变”使革命运动全面退却。

②城市文化生活发生剧变,国民党发动“军事”和“文化”的两个“围剿”。

③鸳鸯蝴蝶派文学重新抬头,外国歌舞电影大量进口,各种歌舞团体应运而生,娱乐性歌舞音乐迷漫全国各大中城市。④文化工作者被迫从斗争前线撤退,文艺思想战线出现一时的迷茫混乱。

(2)历史意义

①许多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群众影响。

②左翼音乐的传播,有力抵制了当时泛滥成灾的商业性庸俗歌舞音乐。

5. 简述京剧的形成和早期的改革及发展。

【答案】(1)京剧的形成乾隆后期,“徽班”艺人吸取昆曲、高腔、梆子等各传统剧种在念白、声腔、板式变化和基本功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逐渐形成一种富于时代特色、以老生演员为主的新的皮黄戏

(2)早期的改革及发展“京剧”。

①清末民初,随着西洋话剧的传人中国,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明戏”在各大城市里迅速兴起。“文明戏”的发展对当时的“戏曲改良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②民国初期,潘月樵和“夏氏兄弟”等,通过编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中外题材的时事新戏,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大胆改革,创立了“海派京戏”。梅兰芳、尚小云、苟慧生、程砚秋等“四大名旦”和欧阳予倩等人,对京剧旦角艺术通过排演古装新戏和时装新戏,将演唱、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改革尝试推进了一大步。

③在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中,当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改革活动。比较重要的团体有:秦腔的“易俗社”、河北梆子的“奎德社”,以及川剧的“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