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案】(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2. 时调的艺术形式特征是什么?
【答案】时调在小调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严谨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在演唱时一般都有乐器伴奏,演唱的内容及流传的范围非常广泛。
3. 小调常在什么场合演唱? 这与号子、山歌有什么不同?
【答案】小调常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的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歌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大量的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 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娱乐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当小调的歌唱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时,小调的发展就具有了双重的性质:一方面,谋生的需要使艺人花力气为小调进行艺术加工,因此小调比号子和山歌更加优美细腻;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听众的趣味,换取钱财,部分小调又带有商业性、市民的庸俗性其至低级趣味。
二、论述题
4. 简述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答案】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状况:
(1)鸦片战争后,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些生动反映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等曲种。
(2)清中叶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戏曲己逐步形成了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四大声腔系统的三百多种大小不同的剧种; 说唱音乐方面则己有鼓词、评弹、道情、琴书、牌子曲等上百种不同的曲种,
(3)京剧形成。经过旱期的戏曲改良,形成了文明戏、海派京戏等曲种。广东粤剧、评剧、越剧、楚剧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4)民族器乐方一面除了古琴、琵琶、笛、箫、筝等乐器的独奏和重奏外,各地也发展了各有特色的、不同器乐组合的地方乐(曲)种。
5. 简述冼星海歌曲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创作特色
①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坚持并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
②作品大多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联系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
③作品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的主题。
④作品反映了群众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预示了斗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前途。
(2)成就
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其中有两部仅完成钢琴谱,未及配器),一部交响诗(钢琴谱),一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黄河之恋》以及《生产运动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等。
(3)影响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他在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品性格,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简答题
1. 民族乐器常分为几类? 它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答案】常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类,它是按演奏方法分类的。
2.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答案】“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主要内容有:
(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
(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3)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深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
(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3. 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案】歌曲。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