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932金融学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名义汇率
【答案】名义汇率是霍纳第一次提出,一国的金块价值等于金块的纸币价格的倒数。因此,两国的金块的纸币价格之比,决定其名义汇率。当一国货币过度发行导致价格上涨时,该国的名义汇率就将下跌。但他所提出的“名义汇率”在今天已不复适用。现今所指名义汇率即市场汇率,是一种货币能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通常是先设定一个特殊的货币如美元、特别提款权作为标准,然后确定与此种货币的汇率。汇率依美元、特别提款权的币值变动而变动。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
外汇市场实际操作时将名义汇率称为“按盘”,它是根据银行挂牌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汇率,其有别于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在外汇自由市场汇率变动很大时,银行虽有名义汇率的挂牌,然而此汇率通常只供参考之用,实际成交价格则有待双方议价而决定。
2. 长期的均衡汇率
【答案】在长期内,均衡汇率并不一定意味着汇率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只要是能够较好实现特定时期内主要经济目标,并且不影响其他经济目标的可维持性,那么,这样的汇率水平就是广义的长期均衡汇率。
3. 在岸交易
【答案】在岸(Onshore )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有一方为居民而另一方为非居民的交易。在岸市场是“离岸市场”的对称,是指本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在本国管辖范围内从事资金融通业务的市场。在在岸市场上,本国投资者或存款者向外国借款者提供信贷资金,或外国投资者或存款者向本国借款者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活动,要受到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制约。
4.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答案】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帀,也是因为 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有两个: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 其中,项表示权数。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用表示,则有:
该式的含义是: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上式变形后得
: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 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 的变化。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用公式表示为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即得:该式即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与绝对购买 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易于得到。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从物价水平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比较符合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的性质,因此运用得更加广泛。
5. 货币型不平衡
【答案】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究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6. 国际储备
【答案】国际储备又称自有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和。须具备三个特性: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一国货帀当局持有,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经济实体持有的储备资产。国际储备的形式有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组成。
国际储备的作用为:①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它起着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媒介的作用。②具体到每一国家来考察。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偾能力的保证。
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个国家讲,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货币当局收购的黄金等渠道获得。从世界的角度讲,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①黄金的产量减去非货币用金量;②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③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7.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汇率模型
【答案】现实中的经济増长由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共同构成,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汇率模型,如图。横轴Y 表示每种经济增长方式在总增长中的比例(贡献率)。
图 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汇率模型
根据两种增长方式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当本币贬值,外延型增长的相对比例会上升;当本币升值,内涵型增长的相对比例会上升。也就是说,汇率变动对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转换效应,国民收入的增加既可由的增长引起,也可由的增长引起。根据各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增长中合意的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图中,外延増长曲线和内涵增长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外延型增长与内涵型增长的适当比例,即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素投入的增加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做出了基于国情的适当贡献。
在图中,点A 对应的汇率水平是内涵经济和外延经济保持均衡的汇率水平原点。以此为出发,若一段时期内发生外生的技术进步,
则内涵増长曲线从
向外、向右移动到内涵经济对经济増长贡献的比例增加,偏离合意的比例,为了使外延经济与内涵经济平衡增长,名义汇率需要上升到点B 的位置,本币贬值;若一段时间发生外生的要素供应增长(譬如人口生育高峰导致劳动力供应增加,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油田),则外延增长曲线向外、向右移动到外延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例增加,偏离合意的比例,为了使外延经济与内涵经济平衡增长,名义汇率需要下降到点b 的位置,本币升值。如此循环,汇率的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着内涵经济和外延经济彼此问平衡地增长。
8. 蒙代尔的货币、财政政策搭配模型
【答案】蒙代尔在论述政策搭配时,用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用横轴表示),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以纵轴表示),来表述其思想方法(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