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一国外汇储备快速増长的利与弊。
【答案】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及其表示的短期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③其购买力必须具有稳定性。外汇储备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获得,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根据途径不同,其利弊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谈论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指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增长。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顺差引起。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好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来说,一般本币贬值的压力比本币升值的压力大,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从而保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在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因素造成货币升值的压力较小)。②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充足的外汇储备从一方面说明了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在本国直接投资的意愿和动力。③可以增加外购资源。快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可以使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本国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技术等。比如我国目前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建立能源储备建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弊端主要体现在:①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又会影响国内的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最终影响国内经济。因此,外汇储备增长给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②外汇储备的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资源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是用于国内生产性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与外汇储备本身利息收益之间的差额。外汇储备增速越快,外汇储备越多,外汇储备的成本就越大。③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本币有升值压力,特别是在国外政治因素影响下,形成本币升值的强大预期。
2.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拮施。
【答案】(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门也随之而变。季
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小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 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④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友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小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一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则会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失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不稳定的投机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资本大量外流。资本外逃是保值性资本流动。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迅速流动的今天,它们己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须要进行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
性失衡的政策。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比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小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目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于由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需求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方式。
④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3. 简要回答汇率政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答案】大量资本流入会造成本币实际汇率上升,所以汇率政策的作用,就是让名义汇率实现某种变动,减轻资本流入对货币当局的压力。
一般而言,允许名义汇率升值,有三方面的优点:(1)使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以及国内银行体系免受资本大量流入的不利影响。(2)通过汇率调整国内相对价格,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允许汇率波动带来一定的
不确定性,可以很好地阻止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汇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采取三种形式:(1)实行浮动汇率制;(2)让货币法定升值;(3)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
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让汇率可以适应资本流入而作出变化将由市场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措施。但在纯粹的浮动汇率下,大量资本流入可能带来国内通货名义的和实际的急剧升值,这种升值会对一国的出口部门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并最终有损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