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从性质上讲,商业银行是( )。

A.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银行

B. 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政策性银行

C. 承担金融资金融通职能的特殊企业

D. 专门从事金融管理的非金融部门

【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必须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但商业又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是承担着资金融通职能的企业。

2. 可能发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货币制度是( )。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虚金本位制

【答案】C

【解析】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铸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固定比价流通,而不随着市场中金、银比价的变动而变动。实践证明,在双本位制下,尽管有两种法定本位币,但是实际流通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总是一种货币: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金银两种货币在流通中交替执行货币职能,即“劣币驱逐良币。”

3. 影响国债回购利率变动的因素有( )。

A. 市盈率

B. 时间

C. 银行利率

D. 中央银行管制

E. 股市行情

【答案】BCE

【解析】银行利率、股市行情是影响国债回购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其中,银行利率对国债

回购交易利率的长期变动起决定作用,两者呈同方向变动; 股市行情对国债回购利率的短期变动起直接作用,国债回购利率的短期升降与股市行情的涨跌呈同方向变动。除银行利率、股市行情外,时间也是影响国债回购利率变动的因素。

4. 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 )。

A. 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

B. 评价方法不同

C. 选优标准不同

D.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答案】ACD

【解析】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主要有:①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只需分析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政府则还需分析长期的、间接的和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②选优标准不同,微观主体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绝不可能选择赔钱的方案; 政府则追求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的同时,局部的亏损也是可行的、必要的。两者的评价方法相同。

5. 以下改革措施当中,不属于金融深化的范畴的是( )。

A. 取消利率上限,以减少通货膨胀

B. 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C. 统一并减少金融工具的种类

D. 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

【答案】C

【解析】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其具体表现为:①取消利率上限,以减少通货膨胀; ②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③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等。

6. 某企业持面额3000万元、尚有4个月到期的票据到某银行办理贴现。假设年贴现率为9%,则银行应付给该企业( )万元资金。

A.2910

B.90

C.1080

D.3090

【答案】A

【解析】根据贴现率的计算公式:可得:

解得:贴现利息=90(万元),则银行应付给企业的资金为:3000-

90=2910(万元)。

7. 以下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是( )。

A. 结算业务

B. 信托业务

C 承诺业务

D. 代理业务

【答案】C

【解析】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承兑业务也可归入这一类。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

8.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

A. 铸币平价

B. 法定平价

C. 通货膨胀率

D. 购买力平价

【答案】A

【解析】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作铸币平价,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就是铸币平价。

9. 德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包括( )。

A. 金融中介可使分散的投资者分享长期投资带来的高收益

B. 少数大银行占支配地位

C. 银行拥有大量相关企业的信息

D. 股票交易的种类与数量很多

【答案】 ABC

【解析】在德国这种少数大银行占支配地位的金融体制中,金融中介机构有对金融市场的替代功能。银行在 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中拥有大量相关企业的信息,它们可以直接对相关企业提出建议,也可以间接用于决定是 否发放贷款给予支持。在德国,股票交易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没有多少可供分散风险的机会。

二、简答题

10.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

【答案】(1)双重目标论的定义

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是指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要将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