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文学与法政学院62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请愿的内容、方法等,都由各国的具体法律加以规定。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卞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2. 政治关系
【答案】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利益关系、由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确认和保障利而政治关系的
3. 复合制国家
【答案】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历史上的复合制国家还有君合国和政合国。君合国和政合国都是比较特殊的复合制类型。
二、简答题
4. 简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政治与经济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对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经济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_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及其实现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生产力是社会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和文明的基础,而与特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
社会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建构起政治等上层建筑。在社会结构的这三层因素中,生产力是根本性的因素,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取向和运行方式。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这种前提性和决定性主要体现在:
①生产力的特性和发展水平规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②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与社会政治活动和组织的规则和运行方式; 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或者以政治权力和相关规则保护着特定的经济基础,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或者以政治权力的力量改变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或者由于自身的改变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关系乃至生产力的发展。
5. 如何理解国家与阶级的关系?
【答案】在阶级社会中,国家、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和斗争的权力平衡体系。
(1)国家自主性将受到来自统治阶级的极大制约。国家虽然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但是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可以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去约束国家的活动,使之服务于自己的特殊利益,无法完全自行其是。
(2)国家作为一种统制力量,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控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一般而言,如果阶级之间的斗争停留于经济利益的纷争,国家将以“第三方”的身份去加以调解,避免经济利益纠纷上升为社会与政治斗争。一旦经济冲突演变为社会冲突和政治斗争,就相当于突破了国家的合法框架,那就是一场革命,国家就必须动用国家机器来进行镇压。
(3)统治阶级也不能通过直接操纵国家来控制整个社会。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国家毕竟是一个“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在形式上代表公共利益,一旦国家彻底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那国家也就不复其存在之意义了,因此国家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它的自主性,去实现一些公共目标。
6. 中国当代民卞党派的构成和阶级性质简述。
【答案】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1)中国一共有8个民主党派:
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②中国民主同盟(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③中国民主建国会(发展重点放在工商界);
④中国民主促进会(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⑤中国农工民主党(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⑥中国致公党(发展重点放在华侨;
⑦九三学社(发展重点放在知识分子方面);
⑧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展重点放在台湾回留大陆人士)。
(2)中国民主党派的阶级性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是各不相同的:民主党派成立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社会主义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变成了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三、论述题
7. 政党产生与发展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案】在政党的产生方式上,法国政治社会学家迪韦尔热归纳了现代政党的两种产生方式:内生党和外生党。内生党即从体制内产生的政党,是议会内部的议员在政治活动中逐渐联合起来而形成的政党; 外生党即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关于政党产生之后的发展规律,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了一个四阶段模式:
(1)宗派阶段。这一时期通常发生在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个人和集团的政治行为虽然已经和传统决裂,但是还没有发展出现代化的政治组织。少数政治精英在个人野心的支配下以一种短暂联合的方式在相互之间展开权力之争。
(2)两极化阶段。当政治行动冲破议会、政治参与扩大或新的社会势力出现时,议会中竞争着的两派就会和社会势力问通过有组织的联系而形成为政党,进而形成两极化的格局。
(3)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政党领袖往往顺应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势,通过号召和组织活动而将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到了自己周围,从而实现自己控制政权的目标。
(4)制度化阶段。在议会内部发展出来的政党此时一般都会出现制度化的两党制。如果还有外力介入,则更可能形成多党制。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党或民族主义政党也迟早会建立起一党或以一党为主的政党制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