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之新闻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成舍我
【答案】成舍我是中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4年起,他先后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著名的“世界,,报系,还创办了《民生报》、《立报》等报纸,最终创下资产达数亿美元的成氏“新闻帝国”,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成舍我的报业生涯虽然多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闻事业起步未久的阶段,但他在许多方面吸收了西方的办报经验,其报业经营主张和新闻思想与现代传播理论不谋而合。尽管成舍我办报也有局限和过失之处,但其办报经验不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繁荣中国新闻报刊事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新闻传媒的公共性
【答案】新闻传媒的公共性是指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舆论公器,具有塑造公众舆论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公共机构,新闻媒介必须尽力反映公众的态度与立场,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4. 意见自由市场
【答案】“意见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其要义是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物的充分信息。“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他认为谬误和真理必须得到同等传播。
5.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答案】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同的报纸; 阶级性有强弱之分,有鲜明与不鲜明之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表现在选择事
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新闻等方面。
6. 媒介公信力
【答案】媒介公信力是指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它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而言,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7. 新闻生产场域
【答案】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
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8. 露布
【答案】露布是一种布告,早期专用来传播战争捷报。南北朝时,“后魏每征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书帛建于漆之上,名为露布。”露布一般是写着捷报的大幅帛书,高高地悬挂在竹竿上,将士们擎着它,快马送往京城,沿路民众都可以看到,是我国比较早的向公众发布新闻的形式之一。军事捷报公开张扬,其目的在“欲天下闻知”,鼓舞士气、民气,威慑敌军。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答案】“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任务。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宣传越是深入人心,经济建设就越有保证。
(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并用来指导人民的思想、工作。
(3)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纠正官僚主义、特殊化,揭露种种腐败行为,促进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建设。
(4)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一方面,把党和政府的工作情况通过新闻媒介向人民作汇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通过新闻媒介传达给人民; 另一方面,把人民的意见、要求、愿望通过新闻媒介反映给党和政府,从而密切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政府和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5)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让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使他们了解全局,开阔眼界,更好地判断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满足各阶层人民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人民的生活。
(7)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使各国人民能及时听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情况,理解中国的各项政策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增进国际间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从而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环境。
10.简述传播媒介的长处与不足。
【答案】(1)报纸的长处与不足
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
①报纸的长处: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②报纸的不足: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 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的特点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
①广播的长处: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 渗透性好,在传播过程中,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传播的范围大,可以“无限发行,,;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收听广播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感染力强,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
②广播的不足:一瞬即过,难以仔细研究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听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 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的特点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电视具有广播所具有的一切优点。 ①电视的长处: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把视觉形象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使受众更感逼真; 亲切感,观众面对小屏幕,可以感到自己仿佛在和电视上的人物作面对面的交流,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参与新闻事件; 简洁明了。
②电视的不足:电视存在广播所存在的缺陷; 电视的视觉性难以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4)互联网的特点
①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网络在传播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轻易做到随时发布新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