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大学新闻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专业理念
【答案】新闻专业理念是指,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新闻专业理念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立足的保障。它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烙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2.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3.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4. 炒新闻
【答案】炒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就是炒新闻。炒新闻的背后,必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其中有的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
5. 社长负责制
【答案】社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社长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报社工作。一般而言,社长更多负责具体业务,党委书记分管党委、人事和纪律监督。总编辑负责每日的报纸出版; 总经理负责广告和其他经营、财务收入; 秘书长管理行政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对外联络。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目前,各报业集团和南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多采
用这一模式。
6. 媒介
【答案】在新闻学中,媒介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手机等。
7. 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8. 4P 理论
【答案】+4p; 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Cprodnot )、价格(prioe}、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 )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二、简答题
9. 新闻媒介和舆论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具有: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等特点。
(2)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
在舆论从产生到形成并作用于社会的每个环节中,几乎都能看到新闻媒介的影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闻反映并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变成为公众代言人,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②新闻引发舆论
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的信息,公众接受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一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的作用,也是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之一。
③新闻引导舆论
这种引导的主要体现:新闻媒介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紧密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10.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答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新闻工作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有风险的工作。新闻工作会造就一批而且也需要一批在社会上有名气的记者,但新闻工作也同样需要有更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无名英雄。新闻工作的这一特点,就需要任何一位立志从事新闻工作或正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十分热爱党的新闻工作,需要有一种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党和人民利益而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方针政策是搞好宣传报道的一个依据,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休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但要在实践中去考察它执行的情况,而且还要从理论上去正确理解它、把握它,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宣传它。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新闻事业必须真实地、迅速地反映现实的变动,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与实际、群众保持经常的联系。在新闻工作中,和实际保持联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蜻蜓点水”,关起门来想点子,凭着经验吹路子,跑到下面找例子.这种联系只是表面上的接触,并不叫“深入”。这是新闻、评论中平庸之作的致命伤。另一种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长年累月地深入下去,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了解现实的变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创造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意见、呼声。后者才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好作风。
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增强了对群众的感情,产生了真诚地为群众服务的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与读者共悲欢哀乐、甜酸苦辣,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耳目喉舌。邹韬奋以他在《生活》周刊上的小言论出名,这个小言论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