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37设计史论[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佛光寺
【答案】佛光寺是指位于山西佛光山腰的佛寺,其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庑殿。
2. 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3. 沂南汉画像石墓
【答案】沂南汉画像石墓是指发现于沂南的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东后侧室组成,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出土画像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
4.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5.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
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6.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7.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独乐寺观音阁,又称天津蓟县独乐寺,是一座佛寺建筑,相传建于唐。观音阁为辽代建筑,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5间,外观2层,内部3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8.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9.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10.金箱斗底槽
【答案】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二、简答题
11.请列出5本现代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书籍及作者。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作者是刘敦桢。
(2)《华夏意匠》,其作者是李允鉌。
(3)《梁思成文集》,其作者是梁思成。
(4)《刘敦桢文集》,其作者是刘敦桢。
(5)《清式营造则例》,其作者是梁思成。
12.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
【答案】“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期间陆续修建起来的。
(1)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2)五园是指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
13.中国明清江南私园特征。
【答案】明清江南私园特征如下: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园以景胜,景因园异;
(4)山贵有脉,水贵有源;
(5)动中观静,静中有动;
(6)隔而不断,通而不露;
(7)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14.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及类型。
【答案】(1)基本组成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组成有:门扇,由门板、门钉、铺首、看叶组成;门框,由上槛、联楹、门枕、石门、簪门、槛组成;门斗;门头或门罩;门脸;门上附加装饰物,如门神、对联、祈福避邪物、应时装饰物等。
(2)基本类型
中国古代大门的基本类型有:城楼门、殿式门、屋宇式门、随墙式门、牌坊和牌楼门等。
15.汉南郊礼制建筑的特点。
【答案】王莽执政时期,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城南郊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只有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能明确辨认。
(1)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
(2)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16.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案】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