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操作学习
【答案】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强化可以是正强化,也可以是负强化。
2. 个案研究
【答案】个案研究是指将时间系列设计应用到对单个对象干涉或政策的影响评估,又称单个案设计或单系统设计。其案主系统可指个人,也可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研究者首先针对单个对象的特定目标进行足够多的重复测量,该阶段称基线期。稳定趋势的出现是重复测量是否结束的标志。然后,研究者引入服务并继续进行多次重测,本阶段称介入期或实验期。基线期的数据要与介入(实验)期的数据比较。研究者可把上述测量资料按时序画在一张图表上,在每个资料点间连上线段,判断数据变化趋势。如果数据趋势的变化点与基线期和干涉期的转换同时发生,一般可以认为干预发生了效果。
3. 回归社会论
【答案】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4. 非干扰性研究
【答案】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5. 社会文化理论
【答案】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该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社会就是由社会角色构成的。她对“文化继承”的概念下了定义,其文化制约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提醒青少年工作者小要人为扩大成人与青少年的差异性,而要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
6. 科学环
【答案】科学环是指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的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1)理论,(2)假设,(3)经验观察,
(4)经验概括,(5)被检验过的假设。用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1)逻辑演绎方法,(2)操作方法,它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等等,(3)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的方法,(4)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5)逻辑推论方法,如统计推论,(6)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各个知识部分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其它形式。箭头表示知识形式转换的阶段。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是运用演绎法。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首先是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横剖线的上方属于理论研究,它们处于抽象层次。横剖线的下方则属于经验研究。
这一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它表明了科学研究是从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研究工作可从任何一点开始。当然,具体的研究工作只是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研究往往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阶段。
华莱士的逻辑模型可作为社会研究的“指南”,它可使我们了解各种研究在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区工作中关系建立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居民,首先是设法建立信任关系和引起谈话兴趣,所以要分层次地展开: ①介绍自己:工作者要准备一两段开场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自我介绍方式。 ②展开话题:在获得对方接纳或不拒绝的情况下,工作者要抓住时机,继续交谈使内容逐步转向正题。注意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从普通、容易回答的问题提问,话题要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再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由浅入深,也可运用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来展开话题。
③维持谈话:为了减少访问对象的疑虑并使其精神放松,应尽旱根据谈话的目标,继续谈话。此时谈话的方式也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尽可能地摸索居民的真实感受。工作者要用心聆听,
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理解、提问、测试对象,体谅、周到地关心访问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令其感受到温暖。
④初次接触不要太长,除非他有特殊的个人问题需要及时和深入了解,临别留下进一步联系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联络工作者。
(2)与服务对象谈话的技巧
①选择访问的时间。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选择的时间也应有所区别。
②准备话题,引导访问的开始。如提前了解访问对象的需要。可直接谈论对方的兴趣或展现工作者的吸引力,促使其继续对工作者发生兴趣。
③在谈话过程中要积极倾听,运用同理等技巧增强谈话的有效性。
(3)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的技巧
①工作者可以通过拜访社区的重要人物与社区机构人员,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宣传。 ②通过举办社区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社区居民,建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4)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的技巧
①了解这些组织的日的、任务、结构,组织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②注意关注组织内有影响的人士,表面人物与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是有分别的,要取得组织内有影响力的人员的信任。
③注意组织内的成员执行任务的表现、价值观和性格,通过观察找到哪些是工作者要接触、交往的成员。
④应为各部门、组织机构建立档案。
8.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答案】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以及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中国占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1)借鉴与创新
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2)批判与继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
(3)综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