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866管理学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3. 土地统计与土地登记
【答案】(1)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2)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土地权利登记简称土地登记,是确立土地权利的法律依据。世界主要有三种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我国采用的登记制度是权利登记制。
4.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5.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6. 土地统计管理
【答案】土地统计管理就是运用土地统计力法,借助于数字和图件系统地记载各土地使用单
位和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和手段。由于统计的任务、内容和方
法的不同,土地统计可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统一的土地统计过程。
二、简述题
7. 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答案】(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将可变生产要素的追加量相继投入到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将引起递减的边际生产率,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后是这样。因此,连续地把追加资本投入到固定的劳动量中,将引起产量的增加,但边际产量随即下降,然后是按可变要素计算的平均产量将开始下降。不变要素相对于可变要素是减少了,因此,每单位可变要素都有一个数量递减的不变要素与之相配合。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可通过生产函数加以具体表达
①第一阶段为边际产量(MPP )高于平均产量(APP )阶段。在此阶段,总产量(TPP )、平均产量一直增加,表明可变投入X 转变为产品Y 的平均比率一直是增加的,但是边际产量却由增加转为下降;
②第二阶段开始于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之时,此时平均产量也开始下降; 在此阶段结束之时,总产量达到最高峰,即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或产值)达到最高峰,而边际产量却降低到零;
③第三阶段开始于边际产量为负值之时,此时总产量、平均产量也开始下降。
8. 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征?
【答案】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大,不仅有地理要素数据,还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且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主要特征有:
(1)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库集中控制和管理有关数据,可保证不同用户能够共享数据。 (2)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冗余度是指数据的重复存储。数据的冗余存储,既浪费存储空间,又易出现数据的不一致。
(3)数据独立。数据独立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度具有相互独立性。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也不随数据库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4)数据保护。数据保护是指防止数据丢失和失密、随意更改或越权使用数据,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9. 在土地管埋中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自然生态平衡规律是土地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在整个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构成部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的载体(其他一些自然环境依附于土地而发挥其功能)。因此,土地的科学管理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掌握和运用生态平衡规律,以优质高产的平衡代替劣质低产的平衡,进而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土地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
将生态平衡理论应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收获量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只有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土地生态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它的生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生态系统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规律,也是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
根据这一规律,任何一片森林的采伐量必须等于或小于其生长量。否则,森林面积将日益缩小,或者将逆向演替为灌丛和草地,甚至成为基岩裸露的不毛之地。此外,草原的载畜量也必须和产草量相平衡,不然草原就会退化。
(2)调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或农田、人工林、饲料地,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能量与物质流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里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凋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就是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的原则,应用这项原则既可以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又可以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只有重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才能避免因结构或功能的过度损害而导致环境退化的连锁反应。但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等于回避人为对其的干预和控制。
(3)充分运用生态因子区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水、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等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各类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性能,按生态系统的区域性规律分区划片,作出生态区划,并根据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平衡规律,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
(4)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土地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破坏旧的生态系统,也能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的需求,决不能消极维护生态系统的面貌,坐等大自然恩赐,而是努力探索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各种规律,进而去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新的生态系统。
只有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应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调节人地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保持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10.何谓土地生态管理?
【答案】土地生态管理就是通过对土地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土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达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和改善土地环境的目的而进行对土地资源的日常管理。
目前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就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因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占用土地,研究土地改变利用方式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预先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制定出对人类环境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