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812土地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质量

【答案】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的表示。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土地质量可以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即土地特性指标综合表述,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

2. 科斯定理

【答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即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3.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4. 滩涂

【答案】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5.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6.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由土地利用和结构两种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而在对供选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一个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二、简述题

7.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①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类型、利用水平,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为日常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科学的数据。

②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业、工业、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用地比例进行合理配置。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

③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有助于建立合理用地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也是进行区域开发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资料,保持土地资源资料的现势性,其基本手段和中心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④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只有摸清土地利用和其他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区划才能有可靠和科学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揭示出土地资源空间分区划片的客观规律; 才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样,制订国民经济计划中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例关系,确定各业的发展任务和投资方向,都必须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计划决策的依据。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说应当包括清查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包括土地的定量、定性和定位资料和数据,并且做到数字和图纸相符。而土地数量调查的内容则包括清查各类用地的数量,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依土地使用单位为序进行分类统计和绘制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图。

(3)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摸清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验及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具体调查成果主要有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量算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8.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和原则。

【答案】(1)土地用现状分类体系

根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现状进行的土地分类,用以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和研究土地利用问题。但它不能替代土地适宜性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也不能据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按两级进行分类,统一编码排列。第一级按照国民经济部门用地构成,划为8个类型; 第二级按照土地利用条件和方式,划分为46个类型。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

①利用的相似性

具体来讲,利用的相似性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相似性,用以反映不同地类的基本特性和本质差异,便于土地管理中应用。

②分类的统一性

具体来讲,分类的统一性是指全国各地均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的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有利十全国的统一管理和地区间土地利用的比较分析。

③层次的科学性

层次的科学性体现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体现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层次,层次之间存有明确的从属和逻辑关系,统一编码且不重复,便于资料整理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

④地域的差异性

地域的差异性体现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加以增减和细化,以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特点。

9.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答案】(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①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问。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用地上的比例关系。

③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分析

土地的利用现状,就不仅仅要分析土地利用本身,而且还要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④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评价土地的收益性,因而最重要的分析就是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最终母的和根本归宿。

(2)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方法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或对于不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