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该描述应符合()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