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农业产业化中的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关键词:市场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县级政府经济行为

  摘要

农业产业化所引起的是一场深化农村乃至城市的全方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但涉及农业本身问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人微言轻农业经营的一种组织与制度创新,它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一般是在县域经济内来规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虽然农业产业化肯定要突破县域范围这一界限,在更大的视野内来研究和实施,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置于县域经济的管辖之内。加之,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市场行为,因而它的运行和发展,不仅要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而且要放在县域经济的调控之下。 我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县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最关键的一种外力,县级政府经济行为在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地区一抓就抓出了成效,另一些地区却抓出了包袱。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中的县级政府经济行为,就有着重大而特殊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笔者以我国目前经济转轨和转型这一体制变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应用抽象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具体方法,吸收并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力图提出并阐明农业产业化中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理论体系。 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先从农业产业化是市场行为入手,分析当前的农业产业化面临着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再由这种非市场缺陷引出政府替代、农业保护以及农业产业化实践中需要县级政府解决的种种问题,从而表明县级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具体的个案分析,从感性上认识县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种种经济行为。第四部分则是全文核心内容,因为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是研究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起点,道德界定了县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低级阶段担负的经济职能,即引导、支持、协调、规范等;接着详细考察了县级政府的十种经济行为:改革农业管理体制行为、确定主导产业行为、培育和完善市场行为、推广农技行为、扶持龙头企业行为、建设生产基地行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行为、扶持合作化行为、协调行为、规范产业化经营行为,从而构建军了农业产业化中的县级政府经济行为体系的框架;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行为体系是在充分新生农民和市场、遵循产业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一步,县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应做和已做但县级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优化其行为的措施。第六部分是简短的结束语,也就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当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县级政府是产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奢者、县域经济增长的推动者、中央宏观调控的直接操作者,县级政府的适当引导和适度调控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尤其要把握其适度性,合理划定其空间,优化其行为,完善其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成长与壮大,更好地为我国 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