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调仟
【答案】调任指公务员机关根据工作需要,从其他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到公务员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公务员机关任职的活动,‘自涉及公务员职务关系的产生或消失。
2. 行政发展
【答案】行政发展指行政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以便更好地执行政治权威意志的过程。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与行政改革联系在一起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行政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一起构成整体的社会发展。‘白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一种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行政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它的发展也推动着其他发展的进步。
3. 行政回避制度
【答案】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下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关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回避的范围是:
(1)职务回避。即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2)公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上述职务回避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3)地区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除外。
公务员回避制度对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4. 行政监督体系
【答案】行政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瞥权的多元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根据行政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将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行政管理内部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行政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包括:一般监督、专门监督、行政复议和特种监督。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
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5. 客观责任
【答案】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某一任务、下属人员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工作日标负责。客观责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公共行政人员最为直接的责任对他们组织的上级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同时也要为他们下属的行为负责。
②公共行政人员要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行政人员必须能说明其行为与法律的意图和公共政策的意图相一致。
③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公民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行政人员必须能向公民解释,其行为是复合公民的意志或者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义务关系。
法律政策责任是基础、上下级责任是杠杆、公众责任是社会体现,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务员客观责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6. 社会燃烧理论
【答案】社会燃烧理论是牛文元在《社会燃烧理论与中国社会安全预警系统》中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高秩序向低秩序退化,从初始状态量变到以后质变,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它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社会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平衡与失衡、稳定与暴乱,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形象类比,将社会组织/系统的稳定状况纳入严格的理论体系和统计体系—“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中”。
7. 管理层次
【答案】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行政机关的工作量来决定。层次过多,公文履行,手续繁杂,官僚主义滋生,不仅小利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和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因此,行政机关的层次必须适当。在行政组织中,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行政组织权力由高层向基层递减,高层一般具有最高决策权,基层主要拥有执行权,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 事前评估
【答案】事前评估又名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可预测的评估,评估内容必须包含:①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③对政策可行性进行评估; ③对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先评估。其特点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了事前的预测和控制,有利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简答题
9. 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古典组织理论义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其中,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 组织平衡理论则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在确保成员贡献与满足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是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它们都是从被管理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出发去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人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对不同的人性怎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2)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怎样从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满足研究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因素,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进一步影响到效率的提高。
(4)领导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种领导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管理方格理论。
10.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三大学派及主张。
【答案】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者对行政组织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具体分析如下: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占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作机械性组织中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
(2)新古典组织理论
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