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2. Cohort effect
【答案】Cohorteffect 中文翻译为“同辈效应”。同辈效应是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它是横断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之一。通常在横断研究中反映出的年龄差异因未能考虑不同同辈之间文化或历史因素的影响,就可能混淆年龄和同辈效应。不同的同辈间与年龄有关的差异,部分是由他们在成长经历中的文化或历史的差异所导致,而不是由真正的发展变化引起的。
3.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4.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二、简答题
5. 请回答什么是聚合交叉设计,并据此设计一个发展心理学实验。
【答案】(1)聚合交叉设计的含义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宄设计和纵向研宄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宄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宄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聚合交叉设计具有横断研宄和纵向研宄两种方法单独实施无法达到的效果。
①它克服了横断研宄设计和纵向研宄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宄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能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宄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宄设计样本少、受时间限制等问题。
②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宄时间。
(2)运用聚合交叉设计对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进行研宄
在对450名一至三年级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宄中,研宄者运用课堂测验或数学竞赛的方式,由数学教师为主试,使用同一指导语,对研宄对象进行观察和问卷测查。该研宄选择了三个年级,利用三年时间进行纵向追踪,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对一至五年级小学儿童的全
部追踪研宄,不仅缩短了研宄时间,而且获得了有关小学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变化的数据。
6. 简述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
【答案】少年期一般指13岁左右,大概是初中阶段。表现出的一般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1)少年期心理发展存在着矛盾性。具体表现为: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服从权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与此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内心闭锁但又表现出愿意结交朋友,了解外界的开放性;表面上表现出勇敢,但某些场合又表现出怯懦;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等等。
(2)思维品质存在着矛盾发展。初中生在思维发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成分还起作用。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现性依然存在;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3)少年期个性存在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平衡性和极端性或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有强烈的维护自尊的愿望;反抗心理严重,比如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易片面看待问题。
(4)情绪表现出矛盾的特点。具体表现出两面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内向性与表现有时像“疾风暴雨”
表现性共存,有时会故意隐蔽自己的某些情绪。
7. 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随着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儿童对父母,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更加平
等关系的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8. 胎儿的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有哪些类型?这些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型
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型包括:神经元、神经系统、反射机能。
(2)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
①神经元的作用
一个发育完全的大脑大约具有上亿个神经元,而那些神经元都是在出生前分化的,发育中的胎儿大脑必须平均每分钟产生上万个神经元。大脑皮质神经元从脑室表面通过中间带,迁移和发育成大脑皮质的细胞。其作用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
②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在孕3周(胚胎只有15毫米长)时即开始形成。到妊娠第8周末,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已基本形成。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③反射机能的作用
3个月的胎儿已经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其他类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反射机能的发展为胎儿的生存与适应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时,许多无条件反射常用来作为新生儿神经发育测查的指标。
9. 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答案】(1)言语获得的理论包括先天论、习得(或经验)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要理论。
①先天论
a. 理论内容
言语的先天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倶来的,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先天语言能力说即由乔姆斯基提出的。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
b. 评价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着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很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