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
2. 请根据表10.3中专家评定结果的平均数对表中14道题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并决定题目取舍。
表 9位专家对14道题目的等级评定结果
【答案】从表的结果中,可以直接分析每一道题目的内容效度并进而决定题目的取舍:
(1)若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表中第2、7、14题均是针对目标内容1而编制的,经专家评定,这三题所测内容均和其目标内容之间具有完美的匹配(等级评定中数均为5); 同理,第4、12、5、11题的内容效度亦得到很高的评价。因此,这七道题目无疑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再看,第1、3、6、9题所测内容与其目标内容之间的匹配程度分别被评定为较好(中数为3)或很好(中数为4),说明这四题也还是可取的,只需根据专家意见略作修改即可,最后,第8、13、10题的内容效度一般(中数为2)或较差(中数为1),说明这三题没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其欲测的目标内容,内容效度很低或根本不具备内容效度,一般需作较大的修改或删除。
(2)若以均值为基础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十分类同的。
(3)为了增加参加评定的专家们之间的一致性,也可根据每位专家在所有题目上所评等级与中数间的差异量来决定专家的取舍。如表所示,第二位专家在所有题目上所评等级与各中数间的差异之和为24, 说明该专家的评定结果与其他8位专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不考虑这位专家的意见,只保留8位专家的评定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均值和中数等统计数据并进一步决定题目的取舍。
3. 试比较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异同。
【答案】(1)两者的不同点
①定义不同:所谓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
被试在测验上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为参照标准的测验,即将被试的得分与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在被试群体中的位置。
②测量目的不同:目标参照测验关注的是个体是否达到某个特定的标准;而常模参照测验比较关注于个体在特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适用范围不同:目标参照测验更多的运用于教育测验或技能培训等方面;而常模参照测验更多的适用于心理特质、人格等方面的研宄。
④用来衡量信效度的指标不同:目标参照测验用决策信度来表示信度系数,而常模参照测验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信度;在目标测验中,结构效度很少涉及,但是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结构效度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2)两者的相同点
①在衡量指标上,难度两者都用通过率来表示,并且在内容效度的评定方面,两者也都大致相同。
②对于目标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有时并不排除同时采用一些常模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方法。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测验模式,但它们并非互不相容,当人们既对被试在测验中的绝对水平感兴趣,同时又想了解被试的成绩在其所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时,该测验便兼具了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的性质,对其测验分数,则既可以采取上述方法来解释,同时又可以采取常模参照测验的方法给出其百分等级等有关相对位置的信息。
4. 简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与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测验相比,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格基本概念的不一致
人格内涵复杂。对于人格的定义、结构以及分类问题,迄今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对于人格应包含哪些特质,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验的项目内容也就无法一致,使得不同人格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比较。
(2)整体动态人格测验的困难
人格具有动态的性质,如果“动态”指的是每个人特有的、复杂的人格结构以及其整体的作用效应,则目前的人格测验还有相当距离。因为多数人格测验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进行分析,而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测验(如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计分和解释上不够客观。
(3)信度和效度系数较低
与能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较,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系数确实不高。因为人格测验受情境及个人心态的影响方面比能力测验要多。而且对于人格测验,很难确定适当的效标。
(4)人格测验的题目
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或不易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