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计算题
1. 6900万元的原始存款,当存款准备金率为18%,超额存款准备金率5%时,活期存款总额可达到多少? 货币乘数是多少?
【答案】活期存款总额可达
货币乘数 2. 假设商业银行体系的现金漏损率c=25%,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300%,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t=2%,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d=5%,超额准备率e=4%。当有一笔1000万元的现金由客户存入某一家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体系最终会增加多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答案】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即,商业银行体系最终会增加活期存款2500万元和定期存款7500万元。
3. 某企业年初的资本结构如下:
长期债券(年利息率14%) 3000万元
优先股(年股息率18%) 1000万元
普通股(400000股,每股股利20元) 4000万元
合计 8000万元
拟年初增资发行长期公司债券1250万元,年利息率15%,融资费率为4%; 发行优先股750万元,年股息率20%,融资费率为4%,由于增加了普通股股东的风险,为了维持普通股股票的价格,普通股每股股利增加到25元,且以后每年递增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计算增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拟发行长期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
拟发行优先股资本成本
发行新的普通股后,普通股资本成本=25×400000/40000000+5%=30%所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二、简答题
4. 简述商业人身保险的种类。
【答案】商业人身保险的业务种类按照保险标的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二大类。
(1)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存和死六为保险责任的保险,构成人身保险的主体部分。按保险责任可分为:①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如果被保险人在超出保险期限时仍生存,既不给付保险金,也不退还己缴纳的保费。第二,终身死亡保险,即保险合同生效以后,不论何时因保险事故导致的死亡都将给付受益人保险金。②生存保险。俗称养老保险,由于常常按年或按月给付,又称年金保险,它以被保险人生存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约定的年龄和时间为止,此后保险人不再给付任何保险金。第二,终身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被保险人身故为止。③生死合险。是死亡保险与生存保险组合在一起的复合保险,由于人非生即死,因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总能得到其中的一种保险保障。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还可以附加承保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实际上是一种意外伤残保险。
(3)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生育所需医疗费用以及因疾病、生育所致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
5. “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表明银行信月用资金来源越多”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厂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今天在世界各同流通的现钞都属于银行券范畴。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用以结清大额交易的主要货币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
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基于银行信用的银行券是日常小额支付的手段; 转账结算中的存款货
币则是大额支付的主要形式。完全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荡然无存。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由此可见,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表明银行信用资金来源越多。
6. 简述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不良效应。
【答案】麦金农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为地压低利率,或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或由于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实际利率太低甚至为负,则会导致货币积累不足,即储蓄不足,从而导致投资不足,抑制经济的发展,这被麦金农称为“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四个力一面的不良影响:
(1)负收入效应。许多奉行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作为实际货币余额M/P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公众和企业为避免承受物价上涨的损失,就会减少货币形式的储蓄。储蓄下降导致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的增长放慢,收入增长也随之下降,国民经济和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进入了负循环之中。
(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工具品种单
一、数量少的问题,甚至许多地区仍然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由于通货膨胀率既不稳定也无法预测,官定利率又不能弥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加上上述实际货币余额持有的增加,人们更加倾向以储藏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规避风险,储蓄率的提高受到极大影响。
(3)负投资效应。金融抑制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传统部门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减少致使农业产出下降,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粮食和原材料进日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相当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外援来满足; 本币的高估和对小生产者贷款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这使得经济的对外依赖进一步提高; 同时,这些国家的领头部门存在着较高的资本一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性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了投资的边际生产力; 最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恶化了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这些国家投资的增长。
(4)负就业效应。除了负收入和负投资效应所造成的就业机会减少以外,金融抑制对传统部门的抑制,也是负就业效应的重要原因。因为向城市转移的大量劳动力中,只有小部分能为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吸收,没有被吸纳的部分,或是滞留十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企业中,或是干脆处于失业状态。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的过渡效应、溢出效应或联动效应,在金融抑制的国家都得不到充分明显的表现。
7. 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 )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 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约。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是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金融创新却是金融衍生工具种类增加和复杂程度加深的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