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也称公共决策,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间题进行决策和选择。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具有三个特点:
①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策者做出的个人决策,而是由政府做出的集体决策。从经济内容上划分,公共决策主要包括资源决策与分配决策。资源决策是关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集体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一个效率问题。分配决策是关于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②非市场性。私人物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和分配的,而公共物品则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程序来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有效率地解决,只能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在政治市场上,需求者或消费者是选民、纳税人,供给者或生产者是政治家、政府官员。供求双方通过交换相互发生作用。
③规则性。市场运行有一定的规则性,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性。在个人之问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确定规则以便协调人们的行为,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般人或多数人偏好的规则。
二、简答题
2. 税收价格与市场价格有哪些基本区别?
【答案】(1)二者的概念不同
①税收价格。税收和满足公共需要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税收是私人经济部门为消费公共品而向公共经济部门支付的“价格”,从而将纳税和公共品提供纳入交换关系和价格分析的框架之中,使纳税行为有了经济学的理论根据。
②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在市场经济下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价格,是劳务与产品交换时要立即支付的价格,于交易前买卖双方就达成明确的一致。这是与税收价格不同的概念,税收并不直接表现为人们在市场上购物而支付的价格,市场价格则代表实际意义上的交换代价。
(2)税收具有市场价格所没有的特性
①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的征税活动是以国家的法律、法令为依据实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强制性是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这一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②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之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归国家自主支配和使用,国家并不承
担任何必须将税款等额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或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的义务。
③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政府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制定了税收制度,规定了各项税制要素,并按这些预定的标准进行征收。
3.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中,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哪些弊端?
【答案】官僚的经济人倾向是指官僚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包括薪金、地位、权限、顶算、晋升等等。一个政府机构首脑及其主要办事人员的薪金、职务特权(如权力、名望、人情等)以及政府机构首脑和机构本身的声誉等,都和政府预算的规模正相关。因此,官僚利益最大化,需要通过预算规模最大化来实现。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以下弊端:
(1)寻租
官僚的经济人倾向容易导致政府的寻租行为,即为丁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非生产性活动。
(2)腐败
易形成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结成官僚与经济利益获得者的利益集团,对市场而言,产生获得特权(垄断权)的商人可以凭借政府的保护获得利益独占的机会,而使其他市场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劣势,垄断商家由于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的功夫就不高,对企业而言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而言,由于获得寻租的机会,易搞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行为,削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失去选票,威胁政治统治。
(3)资源配置失效
官僚要从最大化的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官僚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官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其结果将产生三个问题:公共产品的过度生产、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生产资本的过度投入而造成大量设备闲置。
4. 影响中国当前军费开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这与军费开支的变化是否存在矛盾?
【答案】(1)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内因素,更有国际因素
一国的国力水平为国防支出提供最为根本的财力保证。而国际形势、他国政策和接受军事冲突风险的意愿性也是影响中国军费开支的因素。
(2)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与军费开支的变化并不存在矛盾
①一国的军事水平一定程度上是该国的安全与国际地位的保证,当前国际形势纷争复杂,其他国家都有增加国防支出的趋势。
②中国国防费的增长仍属于弥补国防基础薄弱的补偿性增长,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度增长。
③国防支出是否合理,必须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国防支出的规模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支出是否达到目标实现的要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5. 如何看待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共产品问题?
【答案】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它的兴起对公共产品理论研究产生了影响,加深了对“搭便车”问题的研究。
(1)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根据勒迪亚的研究成果,实验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提供问题所做的实验可以分为四大类型:①大范围环境下的自愿捐献机制实验,倾向于隔离集体行为的基本面,即自愿捐献从上会上可取,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则不好说;
②对于有限阶层的经济环境中的大范围机制实验,旨在区分机制在哪些方面可以导致社会最优结果的出现;
③政治环境机制的实验,是政治市场中的讨价还价实验;
④应用或政策问题的实验。
这四种类型实验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公共产品提供中“搭便车”行为的研究。
(2)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搭便车”决定了市场无法充分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社会学一心理学认为,利他主义和社会规范会导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自愿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捐款,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
③传统的公共产品论难以验证现实生活中“搭便车”的程度;
④实验经济学最初对公共产品资源提供的实验使得验证理论的真伪有了可能。
(3)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①对小同特性的人实验的小同结果
a. 马维尔和阿么斯1981年对32个一年级经济学研究生所作的实验表明,人们只愿意出20的最优数量,这远远低于一般人所愿意出的数量。
b.Keser 等人的实验表明,熟悉的伙伴比陌生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②差异性学习对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a. 人的决策受到信息条件的约束,实际上只能是“有限理性”;
b. 人的决策也不是完全符合根据概率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而是有其特殊规律;
c. 人的行为是在经验中不断调整的,人是在不断学习的,但不同的人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是不一样的,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
③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通过交流或者给参与实验的人以额外的激励,如提供分数机制和返还选择,可以大大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
(4)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①公共产品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问题
a.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年来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b. 公共产品论的研究,同样需要跨学科研究。与心理学的结合是直接的启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