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67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卜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定的需要和达到‘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2. 分权与集权
【答案】集权和分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十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 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如下级的决策要经过上级的审核; ③统一经营。对于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经营活动,如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供销关系等,大多由上级控制; ④统一核算。财务活动一般由上级管理。集权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②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 ③在统一规划下可以独立经营; ④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则务收支权力。集权和分权在组织系统中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里,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到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具体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3. 正强化和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有的正强化是连续
的、固定的,譬如对每一次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给予强化,或每隔一固定的时间给予一定数量的强化。尽管这种强化有及时刺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种正强化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这种正强化是理所当然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这种正强化,否则其作用会减弱甚至不再起到刺激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管理者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人行为在工作中的反映,不定期、不定量实施强化,使每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的效果。实践证明,后一种正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负强化。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譬如,过去对某种行为进行正强化,现在组织不再需要这种行为,但基于这种行为并不妨碍组织日标的实现,这时就可以取消正强化,使行为减少或者不再重复出现。负强化还包括减少奖金或罚款、批评、降级等。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4.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5. 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
【答案】直线职能制是把军队式的直线制和泰罗的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主要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者的参谋。职能部门拟定的计划、方案统一由直线领导批准下达,职能部门无权直接进行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实行主管人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简单稳定的环境,适用于标准化技术进行常规性大批量生产的场合。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指按照组织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的组织结构类型。在这种设计下,每个单位或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事业部经理对本单位的绩效负责,同时拥有战略和运营决策的权力。公司总部通常扮演业务外部监管者的角色,协调和控制各事业部的活动,同时也提供诸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支援服务。但是,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组织的利益,影响各事业部之间的协作。
二、简述题
6.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答案】就组织特定的内涵而言,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而组织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
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组织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
7. 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
【答案】组织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创新的源泉:
(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①意外的成功
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
不论企业在某产品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上是如何地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了,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
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相反,本企业的销售额却不能向前,市场份额因此而不断萎缩。分析问题之所在,便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
任何企业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的,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小一致
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相反,如果在整个行业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时,企业较早地发现了这种不符,则可能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3)过程改进的需要
过程改进的需要与企业内部工作〔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由这种需要引发的创新是对现己存在的过程(特别是工艺过程)进行改善,把原有的某个薄弱环节去掉,代之以利用新知识、新技术重新设计的新工艺、新方法,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过程的改进既可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也可能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4)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旦出现了变化,企业必须迅速对之做出反应,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方面组织创新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甚至带来经营上的灾难,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相反,如果企业及时应变,则这种结构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将是众多的创新机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