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828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性
【答案】
单链的双螺旋结构由碱基对中碱基之间的氢键维持。
变性是指当天然双链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
,的过程。此时分子呈现无规则线团的构象。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分开形成
2. 基因工程
【答案】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技术,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或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増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令生物表现出新的性状的技术。
3. 酶的抑制剂
【答案】酶的抑制剂是指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4. 菌落
【答案】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就是菌落特征。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将呈单个细胞的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培养,细菌就可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河流自净?河流为什么可以实现自净?湖泊受纳了生活污水,为什么不能自净?
【答案】(1)河流自净的定义
河流自净是指污染物随污水进入河流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河流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现象。
(2)河流自净的原因
河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体更新较快,使得污染的浓度可以快速降低,另外水体的流动増加了污染物与徽生物接触的机会,使得污染物得以降解,总量减少。净化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物理净化
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
②化学净化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
③生物净化
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
(3)湖泊受纳了生活污水不能自净的原因
①湖泊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不能很快和湖水混合,易在局部形成污染。
②当湖泊平均水深超过一定深度时,由于水温变化使湖水产生温度分层,当季节变化时易出现翻湖现象,湖底的污泥翻上水面,所以湖泊收纳了生活污水不易自净。
6. 生活污水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淀粉酶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答案】生活污水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淀粉酶的测定方法如下:
(1)取4支于净的试管,按1、2、3、4(对照)编号,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按表的顺序在试管中加入各种物质;
表
生活污水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3)将上述试管中的各种溶液混合均匀,记录起始时间(加入碘液算起);
(4)当加入碘液后,4支试管中的液体全呈蓝色,此过程中应使试管中的混合液处于均匀的混合状态,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5)注意观察、记录蓝色褪去的时间(即淀粉酶和淀粉反应完全的时间)即为终点;
(6)计算各试管褪色所需要的时间,分析说明问题。
7. pH 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pH 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变底物分子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酶和底物的结合;
(2)过高、过低的pH 都会影响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遭到不可逆的破坏。
pH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对酶和底物两者的影响来实现的,所以酶的最稳定pH 与酶促作用的最适pH 有时并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酶在其作用的最适pH 下是稳定的。
8. 细菌简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细菌简单染色的原理如下:
微生物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
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质秉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经测定,
细菌等电点在
pH
为之间,即细菌在时,大多以两性离子存在,而当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偏酸性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所以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生染料染色的为多。碱性染料有亚甲蓝、甲基紫、结晶紫、碱性品红、中性红、孔雀绿和番红等。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种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9. 为什么加压蒸汽灭菌比千热灭菌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低?
【答案】加压蒸汽灭菌比干热灭菌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低的原因如下:
(1)加压蒸汽灭菌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
(2)加压蒸汽灭菌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成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杀灭细菌。
(3)加压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更强,更能有效杀灭微生物。
三、论述题
10.从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角度出发,分析水体自净过程中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等的变化情况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1)水体自净过程中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等的变化情况
水体自净过程中,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低等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强,对环境因素的改变不甚敏感。较高等生物则相反,如钟虫和轮虫对溶解氧和毒物特别敏感。随着污(废)水净化和水体自净程度的增高,相应出现许多较高级的微生物,详见图。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是: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变形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
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
图水体自净和有机污(废)水净化过程中微生物演变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