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百分等级
【答案】百分等级是使用得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差。
2. 文化公平智力测验
【答案】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和A.K. 卡特尔于1949年编制的一种智力测验。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是R.B. 卡特尔关于液态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目的是把个体的一般能力从学习教育和社会背景中分离出来,排除文化影响,测量G 因素的最稳定、最核发心的成分。该测验包括3个不同水平的量表,每个量表又有A 、B 两个复本,量表1适用于4〜8岁儿童和智力落后的成人;量表2适用于8〜14岁儿童和中等智力水平
的成人;量表3适用于大学生、政府官员和其他高于平均智力水平的被试。每个量表包括系列推理、类同概括、方阵推理、定性分析4个分测验。全部为图形材料,主要测量被试从事物中发现联系和规律的能力,个别施测或团体施测均可。测得的原始分数可转换成百分等级,并据此对被试的智力水平作出评价。
3. 情境压力测验
【答案】情境压力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方式。其特点是运用经过特别设计的情境,使被试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压力,然后观察被试如何应付情境,从而了解其人格特征。情绪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各种引起惊吓的刺激、不相容的知觉暗示、失败的威胁、助手不合作等。这类测验通常被应用于军事或领导人才的选拔上。有代表性的情境压力测验是军事情境测验和无领导团体讨论。军事情境测验要求被试和其他人完成一项军事行动,测验者制造挫折情境,如他人消极抵抗被试、设计阻碍环节等,从而观察被试的反应。无领导团体讨论则是安排数名并不相识的被试,讨论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及是否有人主动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从而进行人才选拔。
4. 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
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5. 年级当量
【答案】在教育成就测验上,经常采用年级当量来解释分数。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这种年级量表选择题目与指定分数的方法步骤与年龄量表类似,所不同的是用年级水平代替了年龄水平。
6. 顺序数据
【答案】顺序数据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指用来表示顺序、等级的数据。如优、良、中、差等,对于这类数据,要反映平均水平,只能用中位数表示。
7. 格塞尔发展量表
【答案】格塞尔发展量表亦称“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耶鲁量表”,其适用年龄范围是4星
,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期至6岁(后来修订为从4星期到3岁)
,涉及智慧、刺激的组织、关该量表从四个方面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测查:①适应行为(应物能)
,分为大动作行为(包括姿势反应、头的平衡、坐、系的知觉、觉醒程度等;②运动行为(动作能)
;立、爬和走)和精细动作行为(包括在精确地去接近、抓握和玩弄一个物体时,手及手指的使用)
,包括听、理解语言和表达能力;④个人一社会行为(应人能),包括儿童③语言行为(言语能)
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如对喂食、穿衣、大小便、游戏的反应。
8. 同质性信度
【答案】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9. 标准九
【答案】标准九是根据标准Z 分数的公式衍化而来的一种标准分数。它将全部分数排在1分〜9分之内,均数为5, 除两端外,标准差为2。其计算公式为:标准九分=5+2Z。标准九已日益广泛地用于解释能力和学绩测验的结果。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适合用简单图表方式比较两种测验结果;只有一位数,计算机穿孔卡上可打成一行。其缺点是不够精密。
10.陆军甲种测验
【答案】陆军甲种测验是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需要迅速并有效地选拔士兵和军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耶克斯及桑代克等人认为可用测验进行选拔,于是将推孟的学生欧提斯尝试性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主要是将斯坦福一一比奈量表改编成为纸笔测验)运用于军队,称做陆军甲种测验。此后又编制了适用于母语为非英语及文盲的陆军乙种测验,这两个测验对于战争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二、简答题
11.某智力测验的信度1-0.75, 某次施测得到分数的标准差为3.00, 贝U 该测验的标准误是多少?若某被试得分为100, 试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答案】(1)测验标准误为:
(2)该被试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为:
即95%的置信区间为:[97.06,102.94]。
所以,该测验的标准误为1.5,而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是[97.06,102.94]。
12.简要介绍心理投射技术及你对它的认识。
【答案】(1)有关投射的定义与概念。
投射技术,或者投射分析的特点是,用模糊的刺激材料,让被试者进行开放式的反应,从而以隐蔽的方式评估被试者整体的(无意识)人格。经常应用于心理测验中,并且是心理测验的另一门类。
投射测验指测验中所用的刺激多为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墨迹或数字,让受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做出反应,由对反应结果的分析来推断其人格。
投射的意义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等个人特征无意识的投射到外界事物上,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方法的机理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中的外射机制。这类测验主要以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 )、文字联想测验、画人或画树测验为代表。
(2)投射测验的理论假定
①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②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决定于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但反应者过去形成的人格特征、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在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③因为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之中,所以,通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对这种情境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对受测者自身的人格特征的认识。
(3)投射测验的特点
①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确切的意义,这就为受测者提供了针对测验材料进行广阔自由联想的机会和空间。
②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反应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自己对测验材料的理解作任何想像式解释,因此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测验材料的性质,而是决定于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③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事先并不知道施测者对他的反应作何心理学的解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受测者的伪装和防卫,使测验的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
④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