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635社会学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J 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寨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日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2.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3.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初级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5.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现在,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 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是现代民主制度运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得十分精致的政治制度也会沦为一具空壳。

6.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7.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8.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

,或称“文化堕距”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二、简答题

9. 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论。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所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1)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问题的核心在于: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人标签为越轨时才

,而标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变成了越轨。雷梅特区分丁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

在二级越轨当中。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就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是按照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2)标签理论将越轨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与越轨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观察;

第二步是越轨者将其贴上越轨的标签;

第二步是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而这些被社会公认为是越轨。

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接受了越轨的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

10.简述社会政策的实质。

【答案】(1)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是特殊的公共政策。它是指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行动。

(2)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干预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解决因市场化和社会变迁而导致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受损问题的措施。

①社会政策的核心是改善基本民生。几乎在所有国家,社会政策面对的都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当民生问题有相当大的广度和深度,并可能影响民众的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时,政府会出台政策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②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干预行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无论如何,当这些问题靠市场力量、当事人自己无法解决时,政府就应该进行干预,即由政府出面予以解决。政府被认为是民众利益的代表,它有责任为陷入困境、自己有没有能力挣脱者解决问题,社会政策是基本的手段。

③社会政策的目的是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并不是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只面对大面积的、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看,社会政策是通过向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提供某些优惠和福利来解决问题。

11.举例说明:家庭与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生活实体,各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家庭

作为生活实体,家庭代表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作为社会设置,家庭则代表血缘+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