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882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2.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3. 特尔菲法

【答案】特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调查,对与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冉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

特尔菲法最初是作为对一般的专家座谈会法的不足的改进措施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包括:

(1)专家小组组员彼此互不知道,他们可以不公开地改变自己意见,对各种不同论点都能得到充分发表。

(2)专家们会从反馈回来的问题调查表上得到集体意见和目前状况,以及同意或反对各个观点的理由,并依此作出各自的新判断,构成专家之间的匿名相互影响。

(3)对预测结果采用统计评定回答的方法,能够包括整个小组意见,根据小组的回答,可找出能够代表专家的主流意见。

4. 结构不良问题

【答案】结构不良问题是指包括具有无法确定、难以进行连续排列的价值观的不同决策者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目标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冲突,无法达成共识,对政策选择及其后果也难以确定,

无法估计风险程度。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原型是完全不具有传递性的决策问题,即没有哪一个较其他的政策问题更可取,人们很难提出满意的政策问题。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如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政策,其核心在于整合,即将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的战略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战略的实现。其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①强调战略规划的作用; ②依据战略规划设计并管理人事体系; ③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活动要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 ④将组织的人力资源视为实现组织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2)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所要实施的内容,它们之间通过组织的层级而相互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具体来说,公共部门在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活动主要包括:

①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是指公共部门如何看待它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公共部门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对待和管理人力资源。

②人力资源政策。指以开发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和实践为目标的总体指导原则,这些计划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如薪酬、培训等。

③人力资源计划。它由人力资源政策决定的,对人力资源的活动起着协调作用,并保证人力资源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能朝着公共部门战略需求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公共部门中,无论是领导、管理或是实践,一旦人员的行为作用被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可能影响到员工行为的绩效。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活动必须和组织的战略需求紧密相连。

⑤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重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于所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讲,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保持一致性。这是因为这些活动过程影响到每一个人员的行为,如果他们之问不能保持一致性,就无法传递相同的信息,也就无法提供公共部门发展所需的环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致性要求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⑥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世界的竞争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增加,为了取得成功,公共部门必须参与全球性的竞争。

6. 何谓标杆管理? 公共部门如何实行标杆管理?

【答案】(1)标杆管理的含义

标杆管理是指一种追求卓越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其具体模式是不断寻找和研究同类组织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组织自身得到不断改进,创造优秀业绩的良h}循环过程。标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

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标杆管理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2)公共部门实行标杆管理的程序

公共部门实行标杆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

①决定哪个单位或流程将会是比较的标的物;

②找出衡量成本、品质及效率的指标;

③针对每个标杆,找出表现最好的其他单位;

④衡量这些表现最好的单位之表现;

⑤衡量或界定自己的组织和最好的表现者之绩效落差;

⑥决定缩短落差的行动方案;

⑦执行方案并追踪考核。

7. 简述危机的影响。

【答案】危机是指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则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者。其影响表现为:

(1)危机给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①导致资源的损失

危机会直接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破坏基础设施; 由于破坏正常的生产和服务以及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导致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损失。间接的损失包括增加债务的负担、增加则政的支出、减少储蓄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和发展计划的延缓。

②导致发展计划的打断

危机打断了政府和社会正常的发展计划,使发展的资源从所计划的领域转移到危机的回应和重建方面,从而使发展从长期的考虑转到满足近期的需要。

③影响投资的气候和环境

危机,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不断出现的危机,以及时间持续较长的危机都会对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投资气候和环境以降低投资的风险,而危机会引起失业、抑制消费的需求、导致经济的滞胀等,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

④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危机的出现无疑是对国家政治和政府治理的挑战,不适当的政府政策、政府管理的失误、政府对危机缺乏有效的回应、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政府责任的丧失等等皆会造成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从而对政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2)危机带来的有利的影响

①危机的发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如果政府和社会保持理性的话,危机的出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庄力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