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62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答案】A
【解析】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影响称为场独立性。作业的时候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应是场依存性。这位学生的认题中学生在做
2.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
A. 教师随堂评价
B. 教师自编测验
C. 随常考试
D. 课堂提问测验
【答案】B
3.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
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4. 经常让学生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我理解了吗? 我记住了吗? ”等等这一类的话,是属于训练学生(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认知技能
D.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技能
【答案】B
5.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 时快时慢
B. 不快不慢
C. 先慢后快
D. 先快后慢
【答案】D
6. 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 打开收音机
B. 草书
C. 实弹射击
D. 开车
【答案】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 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B 。
7.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 作出分析
B. 作出判断
C. 进行评估
D. 作出决策
【答案】D
8.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小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仄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仄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
9. 强调应该研究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C
10.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的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 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 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即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