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838管理综合之财务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折旧的税蔽作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如何影响净利润和现金流?
【答案】(1)由于折旧是非付现成本,由此导致的利润减少并未产生现金流出,只是资金形式由利润转变成了折旧,增加了营运资金的来源。而且,由于税前利润的减少,使企业的应交所得税也相应减少,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折旧的这种作用反射角为“税收挡板”或“折旧抵税”。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的计算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2)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净利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杠杆作用或放大效应,折旧率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折旧费用较大的变化,这种杠杆作用在固定资产的比重高的上市公司表现得尤其突出。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税制因素的影响,折旧的计算和提取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税负轻重。
①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在后期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少,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初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折旧本身并不是真正的现金,但它的数量大小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量的大小。加速折旧方法实际上是缩短折旧年限,加快设备的更新速度,故其折旧额较高。折旧额越高,企业的实际现金流入量越大。折旧可以作为成本项目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扣除,故其降低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了净利润。因此,加速折旧方法前期折旧较多,现金流也较多,同时在折旧的税蔽作用下,应纳税所得额降低,净利润也较高;后期折旧较少,结果则相反。
②采用普通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指在设备的经济使用期内以一定的比例平均计提的折旧。普通折旧法下,折旧平均分布到各期,因此折旧的税蔽作用也平均分布,所以对净利润和现金流影响相同。
2. “销售折让”应增加“销售费用”还是减少“销售收入”?为什么?“现金折扣”应增加“财务费用”还是减少“销售收入”?为什么?
【答案】销售折让应当减少“销售收入”而不应当增加“销售费用”。所谓“销售折让”就是指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从价目表的报价中扣减部分,以扣减后的金额作为发票金额。企业之所以对顾客提供“销售折扣”往往是基于多种原因的,如避免经常更改价目表,为不同的顾客或不同的购货数量提供不同的价格,向竞争对手隐瞒真实的发票价格,或因产品质量上的瑕疵而让利给
顾客等等。企业提供的“销售折让”往往并不为了实现销售而发生的费用,它实际上是商品或劳务销售价格的抵减项,如因商品质量瑕疵给予顾客的折让,直接重建商品或劳务的销售价格。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在企业提供销售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销售折扣后的实际销售价格确认应收账款。
“现金折扣”应当增加“财务费用”而不应当减少“销售收入”。所谓现金折扣,就是销售企业为了鼓励顾客在一定期限内及早偿还货款而从发票价格中让渡给顾客的一定数额的款项。现金是为了企业加速回收而采取的措施,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因此,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销售时,应按扣除现金折扣之前的发票的总金额确认销售收入的应收账款。如果顾客在折扣期内付款而获得现金折扣,则作为财务费用,同时冲减应收账款。
3. 如何利用内部收益率进行多方案比较?
【答案】内部收益率法是通过计算使用项目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来评价投资项目的一种决策方法。在这里,内部收益率就是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其公式为:
运用内部收益率法进行互斥选择投资决策时,应优选内部收益率高的方案;运用内部收益率法进行选择与否投资决策时,应设置基准贴现率当则方案可行;若则方案不可行。由于内部收益率表示项目所能承受的最大贷款利率,所以应将计算得出的项目内部收益率与目前资本市场的实际资本成本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项目的现实资本市场背景下的可行性。
4. 简述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内含报酬率、获利指数、折现的投资回收期等。对于这类指标的使用,体现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思想,即把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使用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各种指标,并据以进行决策。
(1)净现值。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如果投资期超过1年,则是减去初始投资的现值以后的余额。其决策规则是:只有一个备选方案时,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项目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净现值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缺点是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是多少。
(2)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该项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其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公司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选择内含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内含报酬率法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概念也易于理
解;缺点是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每年NCF 不相等的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算出。
(3)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其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用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
获利指数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由于获利指数是用相对数来表示,所以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缺点是获利指数只代表获得收益的能力而不代表实际可能获得的财富,忽略了互斥项目之间投资规模上的差异,所以在多个互斥项目的选择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答案。
5. 从企业发展周期的角度考虑,企业应如何确定财务战略?
【答案】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目标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即便处于同一周期阶段,内外部条件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目标也会采取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
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的阶段特点,企业确定财务战略一般有如下方式:
(1)引入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该阶段企业产品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没有形成收入和利润能力,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非常高。因此,财务战略的关键是吸纳权益资本,筹资战略是筹集权益资本,股利战略是不分红,投资战略是不断增加对产品开发推广的投资。
(2)成长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该阶段企业产品成功推上市场,销售规模快速増长,利润大幅度增长,超额利润明显,产品市场快速增长并加入了竞争者,企业的经营风险略有降低。此阶段企业以促进销售増长、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战略重点,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是积极扩张型财务战略,其关键是实现企业的高增长与资金的匹配,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筹资战略是尽量利用资本市场大量增加权益资本,适度引入债务资本,股利战略仍旧是不分红或少量分红,投资战略是对核心业务大力追加投资。有些企业在权益资本不足以支撑高速发展的时候,更多地利用负债资本,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作为短期的财务政策,不能成为该阶段的财务战略,否则很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3)成熟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该阶段企业销售稳定增长,利润多且较为稳定;由于竞争的加剧,超额利润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追加投资的需求减少,企业战略重心转为对盈利能力的关注。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是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其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日益增加的现金流量。筹资战略可以调整为以更多低成本的债务资本替代高成本的权益资金;股利战略调整为实施较高的股利分配,将超过投资需求的现金返还给股东。投资战略上,企业可以利用充裕的现金流围绕核心业务拓展新的产品或市场,进行相关产品或业务的并购,但需要防止由于盲目多元化造成的企业竞争力下降。
(4)衰退期财务战略的选择
该阶段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逐渐衰退,销售开始下滑,企业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如果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