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在他的同化论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和过去的研宄不同,奥苏贝尔把迁移问题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考察,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含有迁移,并把迁移与认知结构及其特征联系了起来。

(1)认知结构的概念

认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指人在以前学习和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经验本身,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二是指对这些知识经验的组织,即在组织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

①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新的学习和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或变量。

②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辨别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可区别程度,或者说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它是认知结构影响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③认知结构原有的知识越稳定、越清晰,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巩固性是影响迁移的第三个变量。在学习和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巩固的方法很多,如复习、过度学习、利用反馈、及时纠正等。

(3)关于先行组织者的研宄

①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奥苏贝尔认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不仅是一种研宄学习迁移的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③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提供有力的组织,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清晰性。组织者的类型不同,它在改变认知结构变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2.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

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3. 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心境、激情和应激是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它们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且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4. 请回答什么是聚合交叉设计,并据此设计一个发展心理学实验。

【答案】(1)聚合交叉设计的含义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宄设计和纵向研宄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宄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宄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聚合交叉设计具有横断研宄和纵向研宄两种方法单独实施无法达到的效果。

①它克服了横断研宄设计和纵向研宄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宄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能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宄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宄设计样本少、受时间限制等问题。

②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宄时间。

(2)运用聚合交叉设计对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进行研宄

在对450名一至三年级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宄中,研宄者运用课堂测验或数学竞赛的方式,由数学教师为主试,使用同一指导语,对研宄对象进行观察和问卷测查。该研宄选择了三个年级,利用三年时间进行纵向追踪,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对一至五年级小学儿童的全

部追踪研宄,不仅缩短了研宄时间,而且获得了有关小学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变化的数据。

5. 什么是工作记忆?请分析工作记忆各成分的功能。

【答案】(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既有从感觉记忆转换来的,又有从长时间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Baddeley 和Hitch 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2)1974年,

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 , WM )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 )概念。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工作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

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主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

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6. 临终心理有哪几个阶段?

【答案】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当人身患绝症,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心理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怀疑和否定期。“我不会死的! ”正是此时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表现出对医生的不满和怀疑,这种否定情绪可暂时免除其对死亡的忧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