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6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之组织行为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社会知觉的含义、类型及其对组织行为研究的意义。
【答案】社会知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来的。
(1)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对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知觉并不是停留在被感知者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等外表上,而要依据这些人的外部特征知觉对象整体的另一部分一一内部心理状态。
(2)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即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等。
①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人的外部物质特征包括容貌、穿戴、仪表、风度、举止、言谈等,这些都是知觉的对象。对人的知觉既受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影响,也受知觉者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这种感知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会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友好的、一般的或者对立的情感。
③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个思维健全的正常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要知觉周围的人和事,也要知觉自我,即自悟。两个过程同时交错进行。自我知觉与知觉别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④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着某些角色。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每一天的人际交往中,把握住各种角色知觉,掌握住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使人的行为合乎规范。
(3)社会知觉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人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个性等,主体与客体双方的关系、相对地位、思想方法、
社会经验和知觉对象行为的真实程度等,都会影响社会知觉的准确性。这使社会知觉产生错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通过对社会知觉以及社会知觉错觉的研究,可以为组织行为学中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以及组织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同样,有效的组织行为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社会知觉。
2. 领导的性格理论、能力理论的特点各是什么? “第五级领导者”提出哪些新的观念?
【答案】(1)性格理论和能力理论的特点
①性格理论的特点
性格理论,集中讨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如何正确地挑选领导者。这种理论出发点是: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人与差的领导人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的差异,由此确定优秀的领导人应具备哪些特性。性格理论强调“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领导,’。特性理论按其对领导特性来源所作的不同解释,可分为传统特性理论和现代特性理论。
②能力理论的特点
能力理论认为,领导者是什么人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能十什么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包莫尔提出了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10个条件,颇具代表性。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个人品质与领导者有效性之问确实存在着相互联系。这个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领导者所应具有的能力、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向领导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对培养、选择和考核领导者是有帮助的。
(2)第五级领导的新观念
詹姆斯. 柯林斯认为将谦逊的性格与坚定的意志融于一身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催化剂。作者在研究中总结出管理者的多种能力,并把他们划分为5个层次,“第五级”是最高一级。
①将领导力分成5个等级。
a. “第一级”是个人能力;
b “第二级”是团队技巧;
c. “第三级”是管理能力;
d. “第四级”是传统观念上的领导力:
e. “第五级领导”不仅拥有前四个层级的所有技能,而且还有一种“超常能力”,那是一种谦逊的品质与坚定的职业意志的矛盾结合。
②第五级领导人存在矛盾两面性的特征。
a. 一方面,取得辉煌成功,是公司实现质变的催化剂; 在确定长期目标后,无论过程多么艰难,都坚持奋斗目标毫不动摇; 为组织长期宏伟目标,制定一整套标准体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审视自我,而不是向外部找原因,对失败的后果承担责任; 从不埋怨他人,不抱怨外界因素,也不抱怨运气不佳。
b. 另一方面,谦逊有礼,令人肃然起敬,尽量避免引起公众注目,不搞阿诀奉承,也从不自吹自擂; 办事沉着冷静、果敢,以既定标准和原则,而非以人格魅力来激励员工; 将个人雄心壮志
融入组织和工作中,为公司今后更大的成功选好下一代接班人; 能够放眼他人,而非自我欣赏,将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他人、外界因素以及好运气。
③走向第五级领导的步骤
企业从平庸到伟大,第五级领导是关键,但并不是唯一,还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由于第五级领导与其他因素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因此,根据这终因索。切实执行,便是走向第五级领导的起点。
a. 人最优先。第五级领导人对公司的改革,并非从愿景与策略开始,都是从员工开始;
b. 策略其次。他们引进适合的人才,担任适当的职位,再淘汰小能胜仃者。
c. 现实与信念。第五级领导人一方面接受严峻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却仍然充满胜利的信心。现实与信念,他们永远同时掌握。
d. “累积一突破”变速轮。从平凡到伟大的转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而是犹如推动一个巨大的变速轮。
e. 专心致志。领导人只要专心致力于企业有什么世界级的能力、资源如何运用、如何点燃员工的热情这三个环节上。
f. 科技加速器。选对新科技犹如装上加速器,让企业的变速轮动能大增。
g. 纪律的文化。由平庸到伟大的企业总会展现三种纪律一一有纪律的员工、有纪律的思想、有纪律的行动。
3. 试从三个方面说明组织行为学的新视角。
【答案】(1)交叉学科的新视角
①工业和组织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目前组织行为学大厦的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交叉学科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有助于人们探索和发现更多组织行为的奥秘。
②交叉学科视角最明显的益处,是不同学科之间在思维方式上的互补。
(2)多层次的新视角
①经验告诉我们,站在不同的层次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得出的结论是非常不一样的。21世纪以来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多层次的新视角,包括个体和情境因素的互动效果,尤其是研究个体层面的问题时,考虑到了团队乃至组织因素的影响。
②这种跨层次的视角会加深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
(3)复杂性的新视角
①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往往是复杂的。近年来复杂性的视角也开始进入到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
②复杂性并不是指用很多的理论或因素去解释或预测某个组织行为,而是一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更新。在研究复杂性的学者眼中,世界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法则,正是这些法则之间以及受这些法则支配的事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这个世界演绎得五彩缤纷。在复杂性具体的应用中,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