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通大学文学院801语言学与文学理论(含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浪漫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唤醒精神和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2. 文体期待
【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3. 延留
【答案】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它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尸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
4.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5. 大众文学
【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
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6. 即兴
【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
二、简答题
7. 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
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和抒情为目的,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其中,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或“形象”这一概念。
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审美意象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①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②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③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④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⑤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8. 如何理解意境? 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意境与意象的联系
①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 意境是一种
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
③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关系。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①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例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 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 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
例如,海子的《日记》,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写的一首诗。如果单个地挑出来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戈壁、草原、姐姐、泪滴、荒凉的城等。然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一一组合起来,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从海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意象的实在性; 同时也可看出,意境的韵味,那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
③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 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脱离意境的意象建构是不成功的苍白无力的意象:没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无味的,难以给人美感的失败之作。一个作家,终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艺术形象,也就是营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创造,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营造意境。痘弦的诗《秋歌》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意境。这里有秋的白描,有对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马蹄、山径、寺院”这一系列意象,组合融合成一种秋的意境。在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9. 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答案】(1)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叙事中的事件包括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2)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由事件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情节是较大的事件。但情节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情节必须体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