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651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答案】文学形象。

【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2. ______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答案】语言

【解析】题干这一命题包含两层意思:

①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体,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也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欣赏;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②语言也是文学的审美要素,人们阅读文学,不仅是欣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形象,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本身也会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因此文学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

二、1

3. 复调

【答案】复调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_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三、论述题

4. 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答案】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

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

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 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

(2)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

文学发展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以及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

(3)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变化发展非一一对应的同时,应看到经济的影响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

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使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摊戏阶段。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硕,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

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5. “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案】(1)“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2)文学创造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①物质生产是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②精神生产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

③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而发展。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④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⑤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6.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 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案】(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其对文学活动而言,具有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的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受事物。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

(2)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①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虽然从根本上受物质实践活动的支配,但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物质实践活动。

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7.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答案】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何种类型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现代主义文学,是高雅文学还是大众文学,是手抄本读物还是印刷本读物,是纸质文学图书还是电子文学图书,是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还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文学鹰品,等等,无一不受到作家的文学生产的规定。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阅读通常是一种文字阅读,但在文学生产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和电子传播媒介普及的今天,文学消费不仅指文字阅读和纸质文学消费,而且也包括对广播影视文学的视听阅读和电子网络文学的视屏阅读,出现了读图时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又如,创作说唱故事和剧场演出的时代是群体围坐在一块共同消费的时代,生产文学书籍的时代则是个人阅读的时代。随着电影生产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又必须聚集到一块。而在电视文学和网络文学问世之后,消费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