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质量;继续教育模式

  摘要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具有关键作用。两大关键聚合,充分印证了教师在国家发展、社会兴盛、人民幸福的大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内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度重申了“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战略方针,再度强调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再度规划了“出名师、育英才”的艰巨任务与发展蓝图。国家对教师教育的充分重视,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教师教育的质量因素又是无法回避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学界和业界对此问题研究者众多,也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论文拟在梳理和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侧重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角度出发,对论题进行更近一步的探讨。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教师?教师教育模式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教师教育模式也可以说是教师培养的具体方式。从过程和培养途径来看,职前表现在较为成熟的师范教育体系,职后表现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形式。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中小学教师职后的发展问题,即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角度探讨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当代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师资队伍、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在职培训演化而来的,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教师继续教育,高师院校便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优先选择的场所,高校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导模式。英国谢费尔德大学教育学院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以高校为中心的师资培圳有很多弊端。美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师资培训一味的强调正规化,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也总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而中小学自身的努力常被忽视,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于90年代提出了“学校本位的”师资培训模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校本模式。随着满足教师不同的需求,促进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成长的认识不断深入,又有学者提出了教师中心模式,它是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而学习化社会的核心则是构建多元的学习化社区,所以社区模式也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还有其他很多分类,以上四种典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目前最为通行的分类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如何发挥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作用?什么样的继续教育是教师真正想要的?面对众多问题,如何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用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分析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继续教育质量的影响,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创建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角度出发”为中心,旨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注,对这一主题的深入了解,从而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