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820外国文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2. 新小说
【答案】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
,使读者由被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
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阿兰·罗伯一格里叶、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等为代表作家。
3. 英国湖畔派诗人
【答案】英国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他们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应与口语音调一致; 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
4.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
父情结”。
5.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
,其次是视觉上的“寂”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
,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
感受。
6.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7.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8.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普鲁斯特的一部意识流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二、简答题
9. 请概述小说家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
【答案】《百年孤独》因其独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史价值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
,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
,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是其主题和艺术的双重魅力。
(1)《百年孤独》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①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
布恩迪亚家族来到马贡多小镇居住,七代人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到彻底消失的过程,构
成了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②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小镇马贡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的过程,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屈辱历史的原因
马尔克斯在揭示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和马贡多小镇的命运,小说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才是该地区饱受无休止党派纷争、外来者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根本原因。同时,以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的彻底消失,象征性地表现了愚昧落后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认清现实,挣脱愚昧、保守的精神枷锁,真正团结起来,才能迎来民族的美好未来。
(2)《百年孤独》集中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总之,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 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 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10.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文学思潮,是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是其创作的目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政治倾向性
古典主义文学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强调国家利益的至高地位,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高乃依的《熙德》将国王塑造成明辨是非的君主,最终靠他的力量结束了矛盾冲突。作者塑造了一个睿智英明的国王,在此赞美了王权,表露出自己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
(2)注重理性
古典主义将理性看作时代精神的核心,强调个体对王权的服从,对义务的践行,主张克制情欲。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强调人们的行为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熙德》描写男女主人公在荣誉、义务和爱情的冲突中,在理智指引下选择忠于义务而放弃个人感情,从而获得圆满结局。
(3)模仿古代,遵循规则
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楷模,重视艺术规范,尤其遵守三一律,推崇悲剧,主张运用严格的艺术规范,包括华丽、典雅的语言,处理旧有的题材,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熙德》取材于西班牙传说,遵循悲剧原则,风格庄严崇高。
(4)推崇华丽、典雅的文风,人物塑造类型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