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820外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2.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3.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4.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

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5. 意识流小说

【答案】意识流小说是新时期以来文坛上出现的一种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小说样式。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的叙述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6. 意识流派

【答案】意识流派是指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一度掀起高潮。40年代,经过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创作方法和观念仍然在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其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和福克纳等。

7. 英国湖畔派诗人

【答案】英国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他们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应与口语音调一致; 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

8. 连歌

【答案】连歌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日本的“歌”着重文句的堆砌和趣味。文句的堆砌讲

,究附句的巧妙衔接,其中最典型的,首推“连歌”连歌最初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

始于平安时代末期。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日本连歌的集大成者是二条良基和宗祗。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

二、简答题

9. 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哈姆莱特》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该剧的主人公,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塑造的一位性格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人文主义理想和严峻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①他身为王子,却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

哈姆莱特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他认为“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世界是美好的花园”; 他才艺出众,被视为“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 他对特朋友以诚相待,平等对待霍拉旭。这些思想和观念都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

②其性格呈现出发展和不断丰富的特征

现实挫败了哈姆莱特的美好认识,他从快乐的王子变为忧郁的王子。父亲蹊跷离世,母亲快速改嫁,叔父继承了王位并且娶了他的母亲,现实的急剧变化让哈姆莱特跌入痛苦之中,对人生和世界感到失望。面对父亲鬼魂的嘱托,他辨析忠奸、寻找机会,一再在复仇行动中表现得犹疑不决,表现为一个延宕的王子。但是,一旦他确定了奸人,就变得果敢沉着,成为一个行动的王子,在与强大的邪恶势力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仅为父亲复仇,也达到了重整社会秩序的目的。

(2)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①从客观上看,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因为正义和邪恶势力之间力量过于悬殊奸王克劳狄斯是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他奸诈、阴险,并纠集了整个宫廷、利用各种手段来排除哈姆莱特对其构成的威胁。哈姆莱特与其的斗争,就是人文主义者与不义僧主的斗争,是刚刚兴起的人文主义者与强大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②从主观上看,哈姆莱特自身思想的缺点及其对复仇的看法造成其悲剧结局他在学校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这种习得的理想就显得较为脆弱,必然导致哈姆莱特的仿徨与犹疑,甚至对理想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困境。所以,人文主义理想建立的空泛性,以及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的脱节,都为哈姆莱特最后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就哈姆莱特复仇的目的来看,其希望“重整乾坤”的目的也使其复仇超越了家庭范围,具有了社会意义。他不得不审慎对待,寻找合适的时机,达到以正视听的社会效果,为此而贻误时机。此外,他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失去了杀死正在忏悔的克劳狄斯的良机,为自己最后的毁灭埋下了隐患。总之,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他自身思想的局限,所以,他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总之,哈姆莱特形象概括了新旧交替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面貌,表现出了人文主义者同黑暗现实的矛盾和斗争及他们探求真理的历程,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距离,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缩短这种距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