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供给

【答案】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即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増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2. 国际收支平衡账户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账户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所有的国际经济交易,用来表示这个国家对外经济的全部情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净误差与遗漏四个部分。

3. 贸易转移

【答案】贸易转移是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果之一,是指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在一些国家之间签署特惠贸易协定,对世界贸易有如下两种影响:

(1)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代替了过去各自的国内生产和消费,即创造出了新的贸易;

(2)这些国家之间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使得它们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它们过去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即贸易活动由它们与其他国家之间“转移”到签约国内部。

前者称为“贸易创造”,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后者是“贸易转移”,它将损害其他非签约国的利益,降低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4. 载体货币

【答案】载体货币是一种在发行该种货币以外国家的国际交易中被广泛用作度量标准的货币。因为美元在如此众多的外汇交易中发挥着中枢作用,美元有时也被称为载体货币。

5. 次优理论

【答案】次优理论是指,如果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

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他所有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都得到满足,结果也未必是令人满意的。通俗而言,次优理论的含义是,假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十个假设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中至少有一个不能得到满足,即被破坏掉了,那么,满足全部剩下来的九个条件而得到次优状态,未必比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中一部分(如满足四个或五个)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更加接近于十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次优理论的政策含义是:①否定了完全竞争模型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基础;②当经济中出现市场失灵时,并不应当尽量满足帕累托最优要求的条件,而是应该依照某些福利目标来设计适宜的政策。

6. 新兴市场

【答案】新兴市场一般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权威定义,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就是新兴市场。有的国家,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 水平已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

7. 行业内贸易

【答案】行业内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产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各国将分别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国际交换。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主要的国际贸易内容,同一产业内的产品贸易又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事实,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推动了产业内的贸易活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较比较优势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由此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传统的贸易理论。此外,产业内贸易也与各国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或偏好有关。

8.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加同盟的国家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区域外采取统一的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等措施。关税同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关税同盟可以分为完全关税同盟和不完全关税同盟。完全关税同盟是指将各加盟国的关税完全废除,这种关税同盟按惯例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但事实上,当关税同盟成立时,各国原有的关税并不能立即完全废除,为避免引起经济混乱,只能循序渐进。所以,在过渡时期,加盟国仍有一些关税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不完全关税同盟”。不完全关税同盟由于不能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因此必须取得同盟外其他各国的谅解。

二、综合分析题

9. 一些评论家认为新兴经济体采取的固定汇率政策创造了一种道德风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提示:如果人们知道汇率每天都是变动的,借款者的行为或许会有所不同。)

【答案】道德风险来源于借款者也许会认为政府会坚守保持汇率稳定的承诺,从而会借入外

国货币这一事实。这些借款者认为政府会阻止汇率变动风险出现,因而他们不愿意对汇率变动风险采取对冲操作。道德风险来自于借入者从事风险活动,并认为政府会保持汇率稳定——部分是由于政府的承诺,但是部分是为了阻止对借入外币的企业造成损害。

10.继续前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定义短期与长期的实际利率水平。在所有的情况下,相关的实际利率(年利率以%表示)是到期日的年名义利率减去在借款期间预期的年通货膨胀率。回忆一下,有证据表明相对购买力平价在长期比短期能够更好地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实际利率差异在长期要比短期大吗?解释你的推理。

【答案】如果假设实际汇率是常数,那么预期的汇率变化百分比仅仅是通货膨胀率之差。如问题所说,这种关系在长期中更能成立。从利率平价开始,知道

时,

汇率的变化量是

则有因为如果购买力平价在一个时间段内成立,则有当购买力平价成立这意味

因此,在长期中,实际利率差异更小。另一方面,如果实际汇率改变或预期到将要改变,

在那种情况下,

和之间有显著的差异。这样如果购买力平价长期成

立,人们就会预期到这点(因此不会预期实际汇率有大的变化),预期在长期实际利率差异更小。

11.假如制造业工人收入少于其他行业工人的收入,如果对制造业产品征收大量关税,那么在经济中会对真实收入分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它将改善该经济的收入分配,因为制造业的工资会上升,由于制造品价格提高,经济中其他人的实际收入将减少。这只有在制造业工资比经济中所有其它部门工资都低的假设下才成立。如果,制造业工资高于经济在其他部门的工资,那么关税政策会恶化收入分配。

12.假如在2008年,你是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建议者。中国有经常账户盈余并且正面临着不断増加的通胀压力。

a. 像图那样,在一张图表中画出中国经济的位置。

b. 给出你的建议,政府应怎样变动人民币的汇率?

c. 你对财政政策的建议是什么?在这方面,你能获得三种数据:首先,经常项目盈余很大,超过了GDP 的9%。第二,目前为人民提供的政府服务很少。第三,中国政府希望将农村的劳动力吸引到制造业就业,因此,中国官方倾向于减少政府政策对城镇就业的负面影响。

【答案】a. 中国有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这使得中国位于XZ 线的上方。另外,中国也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压力,这说明中国位于II 线的上方,但是与它的距离并不远,中国处于1区域,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