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改革以来新疆工业效率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技术进步

  摘要

(一)关于市场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所在的时代,尚未能像柯布o道格拉斯那样用数字方式表达技术进步的过程。但是,马克思的理论思想恰恰是以后研究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因为马克思在一百年前就揭示了科学技术边为直接生产力的必然趋势.而今天这一趋势已演变为显示。而且,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过程,可以说明唯物主义史观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从质的方面认识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使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得以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创造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十分突出,对科学技术得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都极为深刻的认识。 本文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西方生产率论的演进和发展。 早期的西方生产率理论基础基本上使以使用价值为线索,并在农业和工业生产领域从分工写作和国民财富源泉及增长两个方面展开的近代生产率理论为特色,并从属于其分配理论,从本世纪40年代起,西方生产率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创立为鲜明标志。其中生产率概念及其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始于柯布o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1899年--1922年)的问世。在1926年最先提出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则是丁柏根。但是,他在1942年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只包括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没有考虑诸如研究与发展、教育与训练等无形要素的投入。1947年,乔治o施蒂格首次预算了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948年巴顿o戴维斯一直致力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探讨,1954年发表了"生产核算"一书。在该书中他认为,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将随着该部门产出所耗资源的变化而变化。他还其区别了预算一个单位内的生产率与比较不同单位的生产率,前者称为静态预算,后者乃是动态比较,着重生产率的变化。最后,他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在针对全部投入要素进行测算,而不只是涉及部分要素,例如劳动生产率只考虑了一种要素的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则要包括所有要素投入要素,即包括劳动、资本、原材料、能源等。该书首次明确了生产率的内涵,从而被经济界推崇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鼻祖。所后,法布里坎进一步发展生产理论。他人生产率乃是以经验依据的投入与产出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