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96社会工作专业基础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1)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不畜利的主要行动者。

(2)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2.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3.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4. 机构照顾

【答案】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在我国,提供机构照料的院舍,分公办(由政府提供资金)、民办(私人自己筹资兴建)和民办公助(私人出资,政府扶持)二种类型。公办的福利院主要是面向那些曾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孤寡老人,免费或只收取少量的费用。

5. 社会支持网络

【答案】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 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家庭纠纷、家庭暴力或个人的某种困难,常常因无法得到及时调解或处理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答案】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

(1)分析技巧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 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 ③社区观察; ④街头访问; ⑤家庭访问; ⑥文献分析; ⑦访问社区领袖; ⑧社区调查。

(2)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 ③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 ④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3)动员及组织技巧①动员群众; ②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 ③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 ④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

(4)活动程序设计技巧①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 ②调动资源、评估指标。

(5)行政管理技巧①文件资料处理; ②财务处理; ③计划、评估工作。

7. 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儿童个案工作

儿童个案工作是以儿童(多指有问题的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直接目标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协助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对儿童做较为健全和积极的指导,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

(2)儿童团体工作

儿童社会团体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儿童团体工作的对象既有对于儿童一般群体的帮助和扶持,调动群体内在积极动力,促进正常儿童的健康发展,也有从群体内部建设人手,对于有一定偏差倾向儿童群体的矫治和纠正。

(3)儿童社区工作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8. 简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答案】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的《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归纳了科诺卡(Konop.ka , 1972)建议的用于指导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每个成员的独特差异以及他们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问题。对每个成员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合的介入方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目标。

(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这是对小组的个别化原则。每个人的差异使得由人组成的小组也有差异,小组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对不同的小组同样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3)真诚地接纳每一个人。社会工作者可以有自己看待他人的价值观念,但他不需对他们的行为和品行表示赞同与否,应该完整地接纳每一个人,包括他的长处与不足。

(4)建立有日的的助人关系。在社会工作者和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有目的地去建立专业关系,这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发生转变。

(5)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应鼓励和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发展起有积极意义的关系,以促进小组成员发生转变。

(6)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社会工作者必须对小组过程了如指掌,为实现小组目标对其适当、及时地予以修正,创建具有促进转变的支持性环境。

(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认可并接受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帮助和鼓励每个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参与小组活动,不应该使他感到力所不及。

(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把自己摆放在增强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位置上。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社会工作人员应该帮助小组成员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遭遇的冲突,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技巧或策略去解决冲突。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使他们通过新的和不同的经历来考察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际关系技巧和体验在小组中的收获,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从中获取成就,维持良好的自信心。

(11)明智地运用制约。帮助小组成员认识他们的问题,识别制约因素和检验受制约的程度,并利用机构受到的各种制约来帮助小组成员学习如何面对社会上的制约因素。

(12)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需要运作不同的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小断进行评估。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小组成员的参与下定期地对小组的进步进行评价,以保持小组的目的和有效性。

(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社会工作者要做一个真诚、热情和人道的人,而不是一个冷酷、不人道的人; 要严于律己,不能利用小组来满足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