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9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17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26 2017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35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

【答案】(1)西方经济学界在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由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涨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如当代货币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M •Friedman )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长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哈耶克(F •A •Hayek )指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

(2)对于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答:

①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但是,流通中货币量的任何增加,并非一定是通货膨胀。例如,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流通规模的扩大等,使货币需要量增加而引起的通货增加,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不过,就一般情况而言,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必然反映着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没有货币流通量的增加,物价水平无论如何也不会普遍地、大幅度地上涨。

②货币贬值为根本标志。所谓货币贬值是指由于货币发行数量过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最终结果就是货币贬值。这里应当注意两点:a. 货币贬值与币值下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币值下降是指单位货币购买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减少,货币的价值下降。币值下降既可能是因货币发行过多,也可能是因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引起的单位货币价值量下降。币值下降可能导致货币贬值,也可能不会导致货币贬值。

B. 通货膨胀不同于物价上涨。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货币供应过多外,生产成本的上升,商品供不应求,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引起物价上涨。同时,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表现形式。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变相的物价上涨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等方式表现出来。

③物价总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是指各类商品和劳务价格加总在一起的平均数。或称一般物价水平。如果物价总水平保持不变,则任何局部地区的物价上涨。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就仅仅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不是通货膨胀。若因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时起时落,但一年中平均价格水平没有上升,这也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经济现象,存在于一切信用货币制度的国家中。只要有信用货币流通,就会有通货膨胀的可能。过去,由十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理论界讳言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认为社会主义的货币计划发行有物资保证,完全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物价稳定是自然规律,因而无所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但事实上,我国建国后的30年里,曾经

五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出现过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后,与经济转型相伴随的货币供应过多使人们感到了通货膨胀的存在,此时理论也开始大胆承认通货膨胀,议论研究通货膨胀的一系列问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确保货币稳定己成为两人政策目标之一,并且近年来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 试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分析广义金融中介的共同点。

【答案】从金融功能着眼,广义金融中介具有一些有基本意义的共同点:

(1)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买卖双方的单纯的中介,也可以是金融产品的销售者、购买者。这类服务,保障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而丧失流动性,金融资产也就失去厂生命力。

(2)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包括承担信息的评价和监控的职能。在进行金融交易时,信息成本很高,交易者很难完全独立负担,这本身就是所有金融中介存在的一个内在原因。

(3)所有金融巾介都本着同一的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所有非保险业的金融中介,其运作都是基于集合、分担、转移风险的保险原理; 或者说,银行、股市、期市等,都是保险的形式。例如,当银子; 向存款人承诺“即时付款”时,实质是集中存款提取的独立风险扑向存款人提供流动性保险。

3. 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

【答案】超额准备金是指存款货币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在于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平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流动性的需要。存款货币银行为了保证其流动性,以防存款人提款所需,总是要持有一定的超额保证金或备付金。当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时,存款货币银行就可能提高超额准备金比率,以满足流动性需求; 当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超过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时,存款货币银行就可能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

(2)盈利性的要求。由于超额准备金一般是没有收益的,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其潜在的利息损失就越大,因此存款货币银行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收益率,也可能调整超额准备金比率。比如,当利率上升时,存款货币银行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可能会降低超额准备金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3)资产负债调整的需要。存款货币银行为了管理风险,要求资产负债的匹配,一般来说就是各种资产与相应的负债相匹配。超额储备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债减少时,为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存款货币银行可能减少超额准备金率。相反,当流动性负债增加时,则会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4. 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中介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

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 而金融小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踊姗。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1)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厂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

(2)战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贸易和金融领域极其需要发展新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这种客观需求刺激厂衍生金融工具巾场的发展,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急剧地扩大厂资本市场的规模。

(3)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受白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各国政府的管制思想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基本趋势是放松管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由此增强的银行业的竞争力量,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

5. 从存款货币银行特征角度,说明对其应实施监管的必要性。

【答案】(1)存款者一般难以判断银行真实的经营情况,往往是银行倒闭了存款者才醒悟,他们存款选择不当。但评价银行的可靠性决不是单个存款者力所能及的。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加强监管是必要的。

(2)流通中货币量的主要部分是由商业银行创造并提供的,一旦发生银行倒闭风潮,通过派

生存款倍数缩减机制,相当部分的货币供给就会突然消失,由此将造成严重的经济震荡甚至萧条。

(3)整个社会转账支付系统是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依据的,庞大的支付系统中哪怕只出现一个短暂的故障,也会引起支付链条的中断并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损害,因此必须力求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及资本充足性给予足够重视。

(的防止由于挤兑引起银行连锁倒闭。当公众看到某些银行倒闭时,他们也可能向其他银行提取存款,造成挤兑风潮。如无监督管理,这种挤兑也会导致那些经营良好和安全的银行随之倒闭。此外,为了限制大银行不合理的扩张,为了保护银行顾客不受歧视等要求,在某些国家也都成为必须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监管的理由。

6. 论述利率的经济功能。

【答案】一般说来,利率的经济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介功能。指在各种主体以及各种市场间起联系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变化状况的信息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传达到微观经济决策中; 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两个市场上各种利率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 再次,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利率变动将导致经济利益在三者间进行重新的调整分配。

(2)分配导向功能。指国民收入通过利息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引导投资方向,以合理筹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