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监管
【答案】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2. 补偿贸易
【答案】指技术贸易、商品贸易和信贷结合的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是国际信用的一种形式。基本含义是,由外商直接提供或在信贷基础上提供机器设备或技术给本国企业,本国企业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分期偿还进口设备或技术的价款和利息。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补偿、间接补偿、综合补偿和劳务补偿。直接补偿是使用该设备或技术生产的产品偿还,间接补偿是用其他产品偿还,综合补偿是前两者的综合,劳务补偿是提供劳务偿还。
3. 市场有效性
【答案】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市场上,商品买卖之间的相互行为形成某一特定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能够全面反映有关商品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有关的新信息后,上述价格应该能够立即随之做出调整的整个过程的效率。对市场有效性的直观刻画是: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 价格对有关新信息可以做出迅速且不偏不倚的反映; 没有可能利用公开信息进行套利。按照影响证券价格的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有效市场理论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三种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反映了其所有历史交易信息,即有关证券的历史信息己经被充分披露、均匀分布和完全使用,任何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任何方法来分析这些历史信息以取得超额收益;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公开信息,例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报告、分红、送配股的公告、会计政策变动以及专业机构公开发表的资料等,即证券价格的形成反映了全部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判断; 在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与内幕的信息。
4. 金块本位制
【答案】金块本位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
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各,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己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己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 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5. 套利(arbitrage )
【答案】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
,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证券等)
,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货币套利(currency arbitrage )
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
,又简称为套利,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 ②利率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又简称为指利用小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 ③商品套利(commodity arbitrage)
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
, 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 ④证券套利(arbitrage in securities)
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己基本不复存在; 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则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6.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保证文件。
7.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答案】国际借贷说是汇率决定理论中关于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理论。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的理论被称为国际借贷说。该理论认为,汇率是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外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流量的变动对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又都是由国际收支引起的。而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捐赠、
和旅游收支、资本交易等等,都会引起国际收入和支出。而只有己进入支付阶段的国际收支,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当一国进入支出阶段的外汇支出大于进入收入阶段的外汇收入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本国汇率下降; 反之,则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当进入收支阶段的外汇供求相等时,汇率便处于均衡状态。这种进入支出阶段的外汇支出又称为流动债务,进入收入阶段的外汇收入又称为流动债权。
国际借贷说,是国际收支说的旱期形式。葛逊的理论实际上就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但他并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这就大大限制了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国际借贷说的这一缺陷在现代国际收支说中得到弥补。
8.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二、计算题
9. 1980-1985年墨西哥的消费物价指数从100上升到1200,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从160上升到280,美元与比索的名义汇率(Fs/$)从8.5变为45.6,你认为墨西哥比索的实际升(贬)值率为多少?
【答案】设实际汇率为e ,名义汇率为E ,则:
所以,1980年墨西哥比索的实际汇率为:$1=Fs8.5÷100×160=Fs13.6
1986年墨西哥比索的实际汇率为:$1=Fs45.6÷1200×280=Fs10.64
可知果西哥比素的实际升值率为:(13.6-10.64)÷13.6×10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