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影响公共政策评价的因素。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对公共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却是十分困难的,面临着重重阻力和障碍。有些评价活动无法开展,有些评价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而缺乏实效,有些评价与实际的公共政策运行过程差距太远。影响公共政策评价的因素有:

(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

公共政策评价的一个重要层面,是衡量该项公共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或者接近目标至何种程度。如果公共政策目标是单一的、明确的,并可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表示,那么开展政策评价比较容易。

(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实施产生的效果往往既有预期的,也有非预期的; 既有显性的、一目了然的,又有潜在的、不易感知的; 既有实质性的,又有象征性的。正是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再加上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以测定,给政策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难于明确界定某些政策的总投入到底是多少。政策资源的混合使政策的成本难以核定,而其“纯效果”也难以测定。政策行为的重叠是指针对相同的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和部门都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政策。

(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公共政策评价是建立在政策行动与实际社会情况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之上的,即要明确哪些社会情况的改革是由公共政策行动导致的。社会实际情况的改变,往往会受到公共政策行动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

①内在变迁。社会事件或目标群体的状态会受自身内部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②长期趋势。社会发展存在一些总体的趋势。这种长期的时间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的产生,提高或掩盖政策的净效果。

③介入事件。在短期内,突发事件可能会对公共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5)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评价有赖于充分的信息。如果缺乏足够的公共政策信息,政策评价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源之水,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可靠性就无从谈起。

(6)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

政策评价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评价工作及其价值尚未

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决策者和执行者并不愿意从有限的政策资源中拿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评价活动。

(7)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

政策评价最终要对政策的绩效进行评定,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功过进行评判。这种评判可能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利影响,损害其切身利益。

2. 什么是支持联盟框架? 其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支持联盟框架由萨巴蒂尔提出,其思想集中地表现在《政策改变和政策学习:支持联盟的途径》一书中。萨巴蒂尔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

(1)在政策领域的政策共同体中,利益集团是有组织的。在支持联盟框架的典型模型中,2-4个有着共同价值和信仰的支持联盟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政策领域。这些联盟既包括国家的行为者,也包括社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者。一般来说,联盟形成的纽带是某种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通常又是建立在对某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公共问题的共识的基础之上。

(2)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支持联盟间的竞争由政治捐客们居中调停,因为这些政治捐客们在问题解决中有着利害关系,或者因为政治和睦能给拍客们带来好处。

(3)对于导致政策改变的原因,萨巴蒂尔指出,联盟者的资源对改变政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联盟者的资金、专业知识、支持者数量及合法性等,表明支持联盟影响政策的力量。此外,如问题的性质、文化价值、宪法制度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程度等外部因素也左右着政策改变的路径。

(4)和多源流分析框架一样,支持联盟框架强调各种各样的个人和机构的行为者,把公共政策制定看作是一个长年累月反复不断的过程。而与多源流分析框架不同的是,支持联盟框架不仅考虑到政策改变的可能性,而且涉及到了政策改变的机制,同时更加强调系统中执行和反馈的影响。

(5)总的来说,在支持联盟的框架中,信仰体系和利益因素决定了联盟所采取的政策。与此同时,各种因素影响了政策的成功与否。

3. 何谓政策方案规划? 其基本特性有哪些?

【答案】(1)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2)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①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

政策规划即“达成未来事务现状”,因此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其主要表现是任何一项政策规划都必须有前瞻性与指导性。

②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政策规划要注重实际行动,要在时间、观念、行为、事务关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所改变,以此适应未来状态的要求。

③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

进行规划时,要设法扩大选择的机会,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做有效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创新,发掘智慧。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选择时,要对选择的项目、程序、时间等做适当和谨慎的考虑。

④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

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重视理性。其真正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环境、目标、手段之间的有效搭配,产生政策规划的可行性情形,如果政策规划超越了环境的限制,便缺乏可行性。

⑤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现代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规划己难以由单方面的知识、思考和分析来决定,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协作与配合。

4. 试评价精英分析模型。

【答案】(1)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官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映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

(2)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这是因为,在不同政治系统以及同一政治系统的不同时期,政治精英的基本品质、选拔途径、培养方式与民众的关系等均有不同。通过这些变量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政治系统及同一政治系统不同历史时期中政治精英的基本区别,进而揭示整个系统的差别。

(3)精英分析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的政策立场不会受到民众舆论的影响,而是民众对政策的看法常受到精英政策立场的影响。政策是从精英向下流至民众,而不是政府响应民情的结果。因此,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已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地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公共利益。

5. 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2)非营利组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