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5政治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解释下列各题

1. 氏族社会

【答案】氏族是指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氏族社会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氏族社会分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在氏族制度前期,由于普那路亚式的群婚和妇女在生产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氏族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②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一一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2.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与其他政治心理构成要素相比较,政治态度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了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

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当政治心理活动表现为特定的政治态度时,它已不是某一心理要素的单独表现,而是一种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而且定型的信念体系。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3. 合法化

【答案】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是指这种认可和支持的取得。任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是通过对合法性资源的掌握和运用来获得的,这一过程就是政治权力的合法化。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主要包括:

第一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

第二是诉诸意识形态;

第三是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

4. 政治决策

【答案】政治决策是指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从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方式的行为。政治决策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政治管理的任务而进行,是政治管理行为实施过程的起点。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政治决策具有立法决定、行政决策、司法判定不同的决策形式。

5. 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他们的各级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就是人民的代议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限制,不允许其他的国家机关与之抗衡。它在国家机关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均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6. 法西斯国家

【答案】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法西斯统治的出现,是资产阶级己经不能用国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旧方法来实行统治,因而不得不在对内政策上采用恐怖的管理方法的表现,是由于资产阶级冉也不能在和平的对外政策的基础上找到摆脱现状的出路,因而不得不采用战争政策的表现。如20世纪20, 3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①法西斯国家的形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育不充分,独裁专制统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保留,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主残余政治军事势力相结合,因此具有顺利采用独裁专制体制所需的天然的土壤;

②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法西斯国家以“种族优越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作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宣扬“生存空间”理论;

③经济生活: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④政治生活: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⑤对外关系:奉行疯狂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二、简述下列各题

7. 政治权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答案】(1)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利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

过程中,集聚形成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拥有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具有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张延展性、多重职能性等特性。

(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形成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动员和凝聚有效政治资源的能动过程,也是政治权力主体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有机结合的过程。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①客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它卞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

a. 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首要和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以对于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占有使得自身的力量得到极大强化,从而为自己转变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创造有利条件。

b. 社会则富

社会财富的累积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社会财富的占有意味着力量的拥有,社会财富的控制意味着力量的掌握。社会财富的占有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这两种占有往往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极,占有生产资料常常会导致占有社会财富。

c. 暴力

作为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暴力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暴力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和素养、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工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

除此以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②主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主要有: a. 能力素质

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个人的能力素质主要有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验阅历、性格意志、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群体的能力素质是构成群体的成员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其主要包括群体的教育水平、心理素养、体能素质、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也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主观能动的基础。

b. 身份资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