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仍呈现较明显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状态。另外,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依赖走向独立,面临着新的适应,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有10%至 30%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注重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已往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等分别都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深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未能较系统全面地揭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且有的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理论推论上。 本次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簿弱环节,全面系统地探讨生活事件、个性、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诸因素在影响心理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措施,帮助广大咨询者及教师有效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分别分析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及生活事件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综合分析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及生活事件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4、以生活事件为核心,分析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直接、间接作用,并进一步比较它与其它因素相结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随机抽取西北大学学生134名(理科70名,文科64名),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学生75名及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生59名,共268名,删除有问题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31份。采用的问卷有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个性量表(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的N分量表及MBTI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 每次调查时,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在教室进行。主试者统一讲解填表方法,提出填写要求,直至所有被试者完全弄懂,然后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独立完成.为避免偏倚,本研 究的主试者自始至终固定一个人。对收集到的资料认真整理,剔除有问题答卷,将所有数据输人计算机处理。 本研究首先采用F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及不同家庭所在地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其次,通过相关分析,说明在排除其它自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各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但是,各自变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如果仅仅把它们与因变量作两两相关分析,其分析常常是掺杂了其他自变量的影响,而且不能比较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因此,将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别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加以分析,筛选出对心理健康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再次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综合分析它们共同作用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另外,又在前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说明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直接、间接影响。 本次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1、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事件的影响,又有个性因素、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的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3、个性因素中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大的维度有情绪稳定性、判断、认知和内向。在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度 影响作用最大.在防御方式中成熟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均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不成熟防御机制影响作用最大。在生活事件中,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最大。 4、综合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相对较大的几个变量是情绪稳定性、认知、判断、内向、不成熟防御机制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 5、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情绪稳定性和不成熟防御机制产生间接影响。当生活事件作用在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特征及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个体身上时,影 响程度加大。 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已经是学术界和社会公认的,本次实验更侧重于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个性劝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对同样的心理社会刺激可产生不同的评价,导致机体产生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情绪反应以及独特的生理、心理变化,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加强良好个性的塑造,尤其是对于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大学生更应经常关心,多加指导。 2、帮助大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防御机制。当刺激作用于个体时,个体采用诸如升华、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还是采用诸如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躯体化等 不成熟防御机制将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应向学生系统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指出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危害性,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良的反应方式,采用成熟防御方式,以提高抵抗应激作用的能力。 3、经常给予大学生社会支持,并帮助他们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各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团体,并给以适当的物质支持,使他们获得客观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使他们获得主观上的支持.同时,应使他们了解社会支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去利用社会支持。 4、教师及广大咨询者应特别关注那些遭遇了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特征和经常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学生。 5、农村学生应是咨询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