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619法学综合(含法理、宪法、民法、行政法)之宪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举制度
【答案】选举制度是指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广义选举制度包括选举代议机关代表与特定公职人员的制度,选举主体与范围比较广泛。狭义选举制度是指选民依据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代议机关代表的制度。我国采取的是狭义选举制度概念。
2. 宪法解释
【答案】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由一定主体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作的一种说明。宪法解释具有宪法效力。宪法解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宪法解释主体广泛,除有权机关解释外,还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学者等对宪法的解释。狭义的宪法解释是指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对宪法的条文、语句和文字的含义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我国宪法解释的机关是指宪法规定的有权解释机关即全国人大常委会。
3. 宪法的价值
【答案】宪法的价值是指宪法本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满足宪法关系主体一系列需要或实现宪法关系主体一系列目标的内在规定性。
4.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
【答案】(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
5. 简述宪法的具体功能。
【答案】宪法的具体功能主要包括:
(1)确认功能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首先具有确认功能。具体表现在:
①确认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②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合法化;
③确认法制统一的原则,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提供统一的基础;
④确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原则,为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
(2)保障功能
①宪法对民主制度和人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②在宪法的保障功能中,人权保障是最核心的原则。
(3)限制功能
①宪法限制国家权力行使的原则与程序,确定所有公权力活动的界限。
②宪法的限制功能与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不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的限制,人权保障就会失去基础。
(4)协调功能
①宪法能够以合理的机制平衡利益关系,寻求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规则,以此作为社会成员遵循的原则。
②对少数人利益的保护,宪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如宪法诉讼制度在保护少数人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 试析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宪法原则。
【答案】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又称为权力制约原则、分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互相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不仅保障了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而且通过权力的分立与制衡防止对国家权力的不正当行使,从而确保人权的实现。
(1)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思想沿革
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思想山来已久,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学说基础上,发展了权力制约理论,并且在革命成功后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予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同样也有丰富的权力制约的思想。
(2)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宪法的体现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因为国家政权的性质、具体历史条件、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
①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资本主义国家对分权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为三种基本形式:
a. 美国式,典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模式;
b. 英国式,立法权胜过行政权,下议院胜过上议院,立法权是三权的重点;
c. 法国式,重心在行政权,并建立起半总统半议会的体制。
②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一般主要从人民代表的产生和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卜加以规定。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可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依法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活动。此外,还有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监督等形式。
7. 结合我国2004年的修宪简述宪法产生、发展的条件。
【答案】(1)2004年我国宪法修改的背景符合了宪法产生所需具备的条件
①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近代宪法正是以平等自由为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的,所以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自1999年之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原先宪法中规定的关于公民财产权、私人所有制、分配制度的规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2004年宪法修改的经济原因。
②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最终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需要将有利于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利及自由,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固定下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才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之说。从199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21世纪前后,中国社会的几件大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讨论,促使中国人的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改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家的功能,越来越重视国家权力存在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进一步调整其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和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2004年修宪的政治条件。
③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对近代宪法的产生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条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权利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意识以及参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意识不断觉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为2004年修宪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
(2)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宪法发展的条件的直接反映
①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的条件在于英美法宪法精神的回归; 同时,其发展不外乎也是以新制度来保障人权和制衡权力的尝试。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的条件则是对本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一争的胜利成果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
②2004年宪法修正案从18条到31条,中间涉及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是在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宪法发展条件的体现。
8. 简述宪法序言的效力。
【答案】(1)宪法序言的概念
宪法序言是指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述性文字。宪法序言的效力是指宪法序言所具有的法律上强制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