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04)之国际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超调

【答案】汇率超调也称“汇率调节过度”,是一种关于汇率动态的理论,指当汇率对某一扰动做出反应时,汇率最初的变动会超过其最终要达到的均衡水平,然后逐渐恢复到长期均衡位置的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率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不同市场对外界冲击的调节速度不同是造成汇率调节过度的主要原因,资产市场对冲击的反应灵敏,调节及时,而产品市场的价格调节则较缓慢,从而使汇率变动偏离其均衡水平。例如,当货币供给非预期地增加时,资产市场会及时做出反应。这时人们的名义收入和名义货币需求高于长期水平,利率低于长期均衡水平,人们纷纷购买外国金融资产,造成对外汇的过度需求,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过度,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其后,产品市场才对货币供给的增加做出反应,国内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的名义货币需求增加,刺激利率上升,本国货币的汇率回升,趋向新的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2. 无偿占用

【答案】无偿占用是指新产业产生的社会福利被其他产业无偿利用却没有得到补偿。无偿占用问题是保护幼稚工业的依据。这种观点认为,首先进入新兴产业的公司必须承担为适应具体环境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或开辟新市场的起步成本,但是,其他公司可以跟随先驱者而不必承担起步成本,先驱者不能从自己的成本中获得任何的收益。所以,在一些情形下,开创一个新工业的社会收益虽然会大于其成本,但是由于存在无偿占用的问题,没有私人企业愿意首先进入。最优的政策是给先驱公司的无形贡献予以补偿。

3. 利率

【答案】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

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跨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4. 幼稚工业论

【答案】幼稚工业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论点,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贸

易保护以免在国外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増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运用该理论需注意:①选好保护对象;②限定保护期限;③注意保护手段,补贴优于关税;④考虑能否达到适度规模;⑤考虑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发展比较优势。幼稚工业论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措施。但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这种保护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5. 国际收支平衡账户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账户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所有的国际经济交易,用来表示这个国家对外经济的全部情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净误差与遗漏四个部分。

6. 货币供给

【答案】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即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増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7. 转嫁

【答案】转嫁特指汇率转嫁,是指一国名义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会转嫁为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情况。名义汇率每上升1%(即本币每贬值1%)时,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比称为从汇率到进口价格的“转嫁度”。当上述汇率的变动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时,转嫁度为1。从长期来看,永久性汇率变动可能会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但从短期看,由于不完全竞争等原因,转嫁度小于1。

8. 外部规模经济

【答案】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国家内的个别厂商也许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但在整个国家、整个行业的水平上却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现象。行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将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国家具有更高的效率。某个国家也许在某一行业不再保有成本优势,但若某种历史因素或特殊因素使得该国较早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则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足以保证该国继续过去的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

二、综合分析题

9. 解释美元对欧元预期实际汇率贬值在长期是如何影响美元对欧元的名义汇率的。

【答案】在美国和欧洲通胀预期相同的情况下,预期美元对欧元实际汇率永久性贬值会导致预期美元对欧元的名义汇率的贬值,进而使得现汇市场上美元对欧元贬值。

10.下段文章摘自1986年9月22

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一一《欧洲人可能支持美元》

为阻止美元相对于西德马克的贬值,欧洲各中央银行将不得不出售马克购买美元,对汇率进行干预。但是市场中的货币交易总量比政府所持有的全部资产多得多。

在外汇市场上每天都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各种货币在进行交换。如果没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即使欧共体两个最具经济影响力的成员一一英国和联邦德国一一所进行的干预都不会对市场产生

多大的影响。然而,共同体各中央银行仅仅做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经济学家在给总统的报告中说只有当市场不寻常地无章可循时,或者是当干预与市场当前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干预才可能是有效的。

a. 你同意上文所说的联邦德国对马克汇率的影响力很小的观点吗?

b. 你同意上文关于干预效果的评价吗?

c. 说明“仅仅作出干预意图的声明”如何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

【答案】a. 不同意。德国可以通过调整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美元/马克的汇率。这与每天“在外汇市场上都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各种货币在进行交换”是不相关的,因为汇率均衡是根据资产存量决定的,而每天的交易量是流量。

b. 对干预效果的评价必须区分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冲销干预证据表明其信号作用是受到限制的。当市场异常不稳定时,信号效应就十分重要。当中央银行不企图阻止市场发展趋势时,信号效应才是可信的。而非冲销干预是完全可以影响汇率的重要方式。

c. 冲销性干预可能会给经济活动参与者传递这样一种信号,即中央银行期望汇率朝哪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