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04)之国际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 )

【答案】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是由欧盟15个国家中11国组成的货币一体化联合体,是战后40多年的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终产物。从1957年的《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起,欧洲的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踏上了一段不平坦的路。欧共体在1962年确定要建立货币联盟,于1970年制定了一个10年规划《沃纳报告》,但这一规划随布雷顿森林平价制度的崩溃而告吹。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欧洲货币体系(EMS )于1979年建立,一个以稳定欧盟各国货币为己任的欧洲汇率机制(EMR )也开始运行。在又经过1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欧盟各国于1991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的三个阶段达成协议,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1995年12月,欧盟在马德里会议上确定第三阶段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在1999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

11个欧盟国家终于进入了创立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三个阶段,后,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从这一天起,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欧元正式亮相,并将于两年后替代各成员国的货币,欧洲中央银行也在欧元区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2. 不完全资本市场

【答案】不完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保护幼稚产业的依据,是指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一整套金融机构可以使得传统部门的储蓄用于新成长部门的投资,那么新工业部门的增长将会受这些工业当前盈利能力的限制。因此,即使这些工业的长期收益较高,但最初较低的利润将会成为投资的障碍。最优政策是建立更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是,由于对这些幼稚工业的保护可以提高利润,从而使其更快成长,所以保护幼稚工业可以作为次优的政策选择。

3. 从价关税

【答案】从价关税是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货物价值X 从价税率。从价关税一般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从价关税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课税对象的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事实上这是按纳税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征收的税。我国的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从价税。

4.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它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实践中通货膨胀常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 )的变化来度量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商品和劳务”不包括金融资产;②货币价格指用货币表示的价格,而非用其他商品表示;③价格总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④持续上涨,表现为一种趋势。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5.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加同盟的国家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区域外采取统一的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等措施。关税同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关税同盟可以分为完全关税同盟和不完全关税同盟。完全关税同盟是指将各加盟国的关税完全废除,这种关税同盟按惯例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但事实上,当关税同盟成立时,各国原有的关税并不能立即完全废除,为避免引起经济混乱,只能循序渐进。所以,在过渡时期,加盟国仍有一些关税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不完全关税同盟”。不完全关税同盟由于不能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因此必须取得同盟外其他各国的谅解。

6. 约束

【答案】在国际贸易中,约束一般是指税率的约束,即“约束”关税的税率。约束税率是指经过谈判达成协议而固定下来的关税税率。按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各国应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有选择的产品对产品的方式,或者为有关缔约国所接受的多边的程序进行谈判,谈判结果固定下来的各国税则商品的税率为约束税率,汇总起来形成减让表,作为总协定的一个附属部分付诸实施。按关贸总协定规定,关税减让谈判有四种减让形式来约束关税的税率:①降低关税并约束在降低了的关税水平;②约束现行关税税率;③约束在现行关税水平以上的某个关税水平;④约束免税待遇。

7. 内部规模经济

【答案】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以扩大销售市场,同时也将通过集中生产,实现单个厂商的规模经济。其最终结果是产品的集中生产和世界性销售。

8. 政府购买

【答案】政府购买又称政府采购或公共采购,指市场经济国家为加强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管理,规定各级政府及所属机构在购买执行其职能所需的货物、工程或服务时,必须以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购买。政府购买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的总称。政府采购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政府采购主体是依靠国家预算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②政府采购是非商业性、非盈利性的购买行为;③政府采购以公开竞争招标的方式进行;④政府采购方式多样,范围广泛。政府采购有利于加强对公共支出资金的管理。竞争招标方式使政府能在购买到较好的产品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资金。同时,也可以避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

二、综合分析题

9. 假设两个各方面条件的相同的国家都对各自的进口商品实行同样程度的限制,不过一国采用关税方式,另一国采用配额方式,这两种政策都会导致两国国内消费相同、均衡的増加。请问哪一种政策将引起本币更大程度的实际升值?

【答案】本国支出的増多,将增加征收关税的国家所消费的进口品的数量。但是,对于实行配额的国家来说,进口不会增加。所以,如果实行配额的国家的实际汇率与征收关税的国家的实际汇率上升幅度相等,那么实行配额的国家对进口品有过度需求。所以,与实行配额的国家相比,征收关税的国家实际汇率的上升幅度更小。

10.假设利率平价并不完全成立,而真实的关系是其中,衡量的是国内储蓄与国外储蓄之间的风险差异。假设政府开支出现永久性的增加,由于可能导致的政府赤字,也增大了,即本币存款的风险变大。请分析一下在此情况下这一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答案】本币存款的风险变大使得资产市场的均衡曲线(AA )右上移,政府开支出现永久性的增加使得市场上产生本币升值的预期,使得资产市场上的均衡曲线左下移。政府开支出现永久性增加同时使得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右下移,因此如果不考虑风险的话,政府开支永久性的增加最终均衡于充分就业的产出,但是由于本币存款的风险变大,即也増大了,最终产出将高于充分就业,因为风险变大(本币贬值,从资产不完全替代利率平价等式可推导),使得AA 曲线上移,抵消了部分由于预期本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11.你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否要依据这样的假设,即利率与预期汇率之间的变化是由利率平价联系起来的。请说明理由。

【答案】是的。因为利率平价将以不同货币计量的资产收益联系了起来,所以对于先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基于由利率平价条件所揭示的利率和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利率平价未考虑风险因素,因此,风险溢价将在利率平价所揭示的这一关系中引入一个新的因素,这样,利率的差异将不等于预期汇率的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