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0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7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7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34

一、简答题

1. 农业产业结构会产生哪此重要的影响?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农业产业结构一经形成,又会反过来给农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施以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当农业产业结构同资源的特点相适应时,农业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否则就会闲置或浪费自然资源。

(2)对农业内部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的影响

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生产项日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相互利用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促进这种关系,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对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的农业生产项日能够经济合理容纳劳动力的数量是不大相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否充分合理利用同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

(4)对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农业生产能否满足按比例地提供各种农产品需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2.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答案】(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①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并非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和保持国际竟争优势。

②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因此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社会各种资源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用是国民收入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比较优势理论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竟争优势理论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问题。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是价格竞争; 竞争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是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对

象是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④比较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没有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国内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的作用; 竞争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是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⑤比较优势理论的用影子价格衡量,指标有: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指数等; 竞争优势理论的用市价衡量,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国市场占有率、本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

⑥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更为广泛。

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区别的分析可知:拥有比较优势并小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往往表现为某一要素享赋相对丰富,而使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但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显现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

3. 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 你认为有哪些做法植得中国借鉴?

【答案】(1)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

①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a. 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b. 有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作保障;

c. 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式;

d. 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的措施包括:实行分等分级,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 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②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

a. 政府不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市场多由企业或私人投资兴建;

b.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派出人员对批发市场进行管理;

c. 场内交易以大批发商为主。

③以荷兰、比利时为代表的欧盟模式

a. 进行全国性的联合拍卖;

b. 市场由农民或种植公司联合开办。

(2)借鉴:

(1)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业生产具有相似性,都是小规模分散进行,面临着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政府应该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高度重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借鉴韩国和日本的运行模式和特点包括:

①政府对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严格审批,中央和地方批发市场的开设者必须是政府或公共团体,市场建设用地由政府划拨或出资购买,并投资建设市场:

②政府要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并根据农产品生产环境和流通环境的变化根据农产品生产环境和流通环境的变化作适当的修改;

③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我国批发市场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2)同时,中国地域广阔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实行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4. 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 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零售业态的定义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因素构成。

(2)影响零售业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①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

a.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b.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中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决定着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左右零售企业市场战略与策略制定。

c.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d. 社会技术水平

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时,社会技术水平决定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水平所需的零售价格水平,决定着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费用水平。

e. 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以产业链纵向关系体现(如纵向一体化关系、合约关系等),供应商、零售商及零售企业特征(如供应商规模及零售企业的规模)是决定二者间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间的交易方式一一产业链构建方式。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产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影响零售业态运营成本、流通速度。

②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

a. 人均收入水平

b.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c. 消费者偏好

一种零售业态定位于消费者共性偏好,就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位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心; 反之定位于消费者特殊偏好的零售业态,其消费者数量较少。

d.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

e.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中心人口外迁至城郊,都引起零售业态的商品结构、服务功能、选址、商圈、规模的变化。

(3)人均收入水平、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是三个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