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或思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管理者重视并参与
组织的管理者应对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负完全责任,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组织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管理者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必须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并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对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下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把握思想、目标和体系等要点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起质量第一、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起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以及不断改进质量等其他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综合地、系统地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围绕一定的质量目标来进行。通过明确的目标,引导组织活动,激发全体员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衡量和监控各方面质量活动的绩效。只有明确质量目标,才能有针对地、综合地、系统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日标通过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等,以及所有环节,涉及组织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处于控制状态。其次,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组织所有部门围绕质量目标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相互协调地为实现质量目标努力。
(3)打牢基础、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市场调研一直到售后服务的系统的管理。要切实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做好前提性、先行性的工作。另外,必须搞好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是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的总和,是围绕着共同目标协调作用的统一体。如果各部门所承担的质量职责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此外,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质量管理体系开始运行之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其监控,确保按照规定的目标持续、稳定地运行。宏观的质量认证制度、质量监督制度也是促进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4)讲求综合效益,摆正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提高质量能带来组织和全社会的综合效益。
微观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增强组织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盈利; 宏观上,可以节约资源,为全社会带来效益。但是无条件地、不计成本地追求“高质量”是不可取的。质量水平越高,成本也越高。必须正确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顾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获得组织的持续发展。
2. 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资本运作的含义及功能分别为:
(1)资本运作的含义
资本运作是指企业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通过收购、兼并、剥离、分立、租赁、拍卖、托管、清算以及风险投资等方式及其组合,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及运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2)资本运作的功能
①资本运作从宏观角度来讲,具有以下功能:
a. 实现资本合理流动。通过资本运作,优势企业兼并、收购劣势企业,可以壮大优势企业、盘活劣势企业;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可以推动产权合理流动、重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拍卖、委托经营,可以盘活国有企业的资本。
b. 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资本运作,可以将国有资本逐步集中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有效资本、重组低效资本、盘活滞死资本、消除无效资本,逐步实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
c.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本运作,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剥离和重组,可以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下,可以克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②资本运作从微观角度来讲,具有以下功能:
a. 实现企业资本扩张。
b. 促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
c. 实现经济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佳结合。资本运作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是经济资本向最有能力对资本加以运作、实现资本增值的企业家靠拢。
3. 信息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答案】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价值性等性质。
(1)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2)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4)信息具有层次性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包括战略层管理信息、战术层管理信息和作业层管理信
息。
(5)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6)其他性质: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可加工性、共享性等特性。
4. 项目计划过程组包括哪些子过程? 项目计划编制过程有哪些步骤?
【答案】(1)项目计划过程组的子过程
①在图所示的21个过程中,某些过程彼此之间有确定的依赖关系,前一过程不完成,后一过程就无法开始。这类过程称为依赖性过程,或核心过程,主要有范围计划、范围定义(工作结构分解)、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估算、费用计划和项目计划等。
图项目计划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②一些过程之间的关系要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可称为保证性过程,或辅助过程,主要有质量计划、组织计划、沟通计划、采购计划、询价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量化和风险应对措施制定等。
(2)项目计划编制过程的步骤:
①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
收集相关项目的历史资料、文件、法规、技术、市场等信息; 召开必要的专家咨询和分析会议,对与计划编制有关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②项目范围定义与工作结构分解
项目范围定义就是把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且更易管理的单元。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本、进度
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 确定绩效测量与控制的基准; 帮助进行责任分配。
③确定活动并建立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图
要完成一个项目,在确定该项目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之后,还要分析这些工作中包含有哪些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